
這座墓碑大有來頭!不要隨隨便便當作野墳毀壞啊啊!
編按:「陽明一街實驗工坊」是一個成立於2012年的臉書粉絲專頁,以桃園自家住處的「陽明一街」路標街具當作標誌,希望透過繪圖與報導來介紹桃園市,同時拉近文史文創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大家知道歷史就源自於生活的周遭。今天,負責人藍博瀚要與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日式墓碑的發現。
【地下桃園:日式墓碑】 |
自從高雄公墓的遷葬文資浩劫,催生出地下高雄:覆鼎金掃墓團社團,臺灣文史界開始了一批老墓熱。但一年來鹿港與台南公墓也先後遭受遷葬與破壞的劫難,在城市的膨脹中,入土為安的往生者成了被迫遷的對象。
同樣是從清領時期開發的桃園,由於桃園區的人口倍增,多數公墓早已被遷葬。再迫於重劃與開發的壓力,儘管僅剩少數的公墓區,市府亦積極補助其遷葬。
然而這些公墓中藏有珍貴的庶民歷史與特殊的墓葬形式,它們在府方與承包廠商眼中僅是一般墳墓,不會經過任何文資的討論,即被遷葬以活化土地。本就不會被拍攝記錄的古墓,可能就此消逝。
其中這一座位於桃園某公墓,建於1944年的日式墓葬,從墓碑上可得知在此安眠者是一位法名釋善慧的和尚,被日式的佛教葬儀下葬,這種日式墓葬是台灣時代下的特殊佐證,可惜墓碑因一旁的枯樹傾倒而被壓倒。這座公墓雖然在今年清明節少有後代掃墓,卻意外地凝滯了時間:光緒、明治、大正、昭和年間的小型墓葬密集地分布在公墓中,祖籍遍布漳浦、中路、桃園、茄苳等等,映證了這些先民在此落地深根的歷史。可惜,這樣的古墓在桃園已經越來越稀有了。
桃園市至今鮮少留存清代與明治時期的聚落開發與家族繁衍的原始實物,但「地下世界」往往可以給予我們新的探索途徑。透過墓碑,可以看見準確的年代、祖籍與姓氏,恍若看到一個家族的一頁族譜,甚至是家族的遷移過程。清明佳節掃墓之際,也別忘了看看祖先墓碑的立墓年代或是周遭的墳墓,也別忘了多問問長輩祖先的故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____
文字、照片:藍博瀚
歡迎點此進入「陽明一街實驗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