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編輯室報告》恐怖大王降臨臺灣:在當代閱讀《黃衣國王》

說起黃色,西洋文學中最重要、經典的意象或角色,分別是《綠野仙蹤》的黃磚道、《黃壁紙》的黃色腐朽壁紙(與其在紋路後方攀爬的女鬼),第三便是《黃衣國王》中的黃衣魔王哈斯塔了。

臺灣讀者對於前兩者應該不陌生,《綠野仙蹤》是家喻戶曉的電影及童書,那條黃磚道甚至被譜成經典歌曲。《黃壁紙》則是第一則討論產後憂鬱症的恐怖小說,是中外英文系學生必讀的經典。但說起大名鼎鼎的《黃衣國王》,除非本身研究克蘇魯神話、玩過《克蘇魯的召喚》,或是觀賞過經典影集《無間警探第一季》(True detective),多數人其實非常陌生。

作為怪奇文學(Weird fiction)的經典文本,錢伯斯的《黃衣國王》承接了愛倫坡所開創的文學路線,並深深啟發後世的恐怖小說作者。直至今日,黃衣國王依舊是各種恐怖作品的經典人物或是隱藏人物。然而,在聲光效果更為逼人的當代娛樂作品版圖中,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回頭閱讀這一部百年以上的經典作品呢?

在一則電郵中,本書譯者楊芩雯提醒了我上述問題的答案:「Netflix有部電玩的記錄片叫《高分得勝》(High Score),神奇地訪到大把關鍵人物,一步步介紹從大型機臺的太空侵略者,到任天堂、Sega、《快打旋風》的發展史,對我來說有趣的不僅是重現與懷舊,而是總能指出在當時情境下,某一款遊戲或硬體橫空出世的意義。於是我也想到,現在的讀者去看《黃衣國王》,會不會有點像人生第一款電玩是《太空戰士七》(Final Fantasy VII)的玩家,如何能體會2D RPG遊戲《創世紀一:第一個黑暗時期》(Ultima)的開創性?再回頭去想,《黃衣國王》出版的1895年,是什麼樣的年代?我們都背過,是甲午戰爭打輸了,李鴻章去跟伊藤博文簽馬關條約那一年,也是盧米埃兄弟在巴黎放影片的電影元年,是王爾德還不得不去坐牢、也有H·G·威爾斯(H. G. Wells)科幻噴發的年代。多知道這些也許能幫助想像,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是在什麼樣的年紀與場面讀到《黃衣國王》的震撼感,進而在日後創造出一整個克蘇魯宇宙。」

恐怖作品中,往往需要一個觸發事件的物體,而創作者透過讀者對該物件的熟悉感,挖掘出其無比陌生的一面,徹底讓讀者陷入對該物件的困惑與恐懼之中,如《七夜怪談》中的詛咒錄影帶、《安娜貝爾》的醜陋陶瓷娃娃、《魔女嘉麗》的「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和甚至是《驚聲尖叫》中的惡作劇電話等,都曾嚇得觀眾夜裡無法成眠,而《黃衣國王》便是以當時眾人重要的娛樂載具「書本」(一本名喚《黃色國王》之邪門劇本)作為收納恐怖邪靈之用。經典作品的高明留白,往往是讀者得以帶入自身經驗與其共鳴的關鍵。錢伯斯並未在《黃衣國王》中深入描繪「黃衣國王」之形象,反而透過其鬼影幢幢的手下和象徵物如黃色符咒、死白面具等,佐以日常生活當中反覆出錯如跳針一般的平凡物事,讓人不寒而慄。

至於您手中捧讀的這本《黃衣國王》則是錢伯斯的短篇小說集,前四篇與遭受詛咒之劇本「黃衣國王」有關,皆是恐怖故事。有趣的是第一篇故事〈名望修復師〉的時間線是未來,錢伯斯透過架空歷史描述黃衣國王之長期影響,同時也諷刺了許多當代美國的社會現象。而自書中第五篇故事起,則是慢慢走入奇幻、歷史與言情小說的類型。各篇主角多半是旅居巴黎的美國籍藝術創作者,這樣的設定呼應了錢伯斯本身經驗。而作者善於引經據典,例如〈伊蘇之女〉的女主角使用古英文與法語,而本書譯文校對者曹子儀亦提起書中篇章〈四道風之街〉之命名,可能與《啟示錄》中「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執掌地上四方的風,風得吹向大地、海上,和樹上」有關。

本書原文參雜英文與法語,亦有諸多歷史典故,考量當代讀者閱讀經典之需求,我在編輯時有下述策略:

第一,保留譯者提供之註解,置於章節末尾,急著追故事進展可以直接跳過,亦可當作彩蛋閱讀,理解時空背景或些許克蘇魯神話與歷史知識。

第二,原文英法語夾雜,皆使用中文譯文表達,不另外以不同字體標記,期能增進閱讀流暢。

第三,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黃涵榆教授針對《黃衣國王》在文學史中「恐怖文類」的定位與重要性撰寫導讀,該文有些許劇透,建議可以讀完前四篇之後再讀。

時隔一百多年,《黃衣國王》終於在臺灣出版,衷心期待這一本經典之書,能夠為臺灣恐怖文學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個值得參照且好讀的版本。也期盼更多經典恐怖文本能夠陸續面世,以惠讀者。

最新消息

工作排毒

相關書籍

黃衣國王(啾咪文庫本)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