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出來面對 》 朱嘉漢《夜讀巴塔耶》線上Q&A
「我讀完了,有話想說。能否出來面對?」
讀完一本書,心裡很多想法,但直接跑到作家臉書留言覺得害羞?也沒有時間參加座談會或是看直播討論?
逗點在IG上,為大家準備了線上讀書會,只要在活動期間內留言,逗點作者就會「出來面對」!
讀完《夜讀巴塔耶》,有沒有話想對作者說?歡迎在下方留言、提問,1月30日,作者朱嘉漢 將出面回應大家的訊息!
poem_rock:1.近期在讀的書~
2.平常興趣是做什麼?
3.有沒有推薦的書可以給想學哲學的入門者~
A:1.近期在讀的書~
最近因為要準備講座,重讀許多石黑一雄。另外也抓了Ricoeur的《記憶、遺忘與歷史》關於「原諒」的章節反覆思索。最後已經好一陣子連續閱讀關於共同體這個議題的書吧。
2.平常興趣是做什麼?
平常的話,都是盡可能在工作之餘找時間讀書、寫作。閒暇時間遛狗、散步,規劃時間去運動(雖然疫情使得我去健身房時間少了)。極度耗弱時,會玩玩Switch、看電影、看NBA轉換心情。
你看,誠實說來我日子很平常吧。
3.有沒有推薦的書可以給想學哲學的入門者~
跟文學ㄧ樣,沒有。不過我是推薦可以先讀essai這文類,像是蒙田、班雅明、卡繆、蘇珊桑塔、羅蘭巴特都很擅長這類的文類,當然,巴塔耶的哲學、社會學相關著作也是喔。
Essai一般翻作隨筆,不過會比這翻譯給人印象再難一點。但我熱愛這樣的文類與思考方式,推薦給大家。或許來旁聽我在北藝大開的課也行。
xiaoyun627:讀了《夜讀巴塔耶》後,在內在經驗並非經驗這一節中,特別能感受到巴塔耶為何與超現實主義道別,同時我也好奇在語言邏輯下試圖創作的他,以及在創作過程中以筆名或燒毀著作的他,會不會冥冥之中有種無法跨越的尺度,致使他必須在不斷越界、耗費的自我中追索?這個尺度有可能是寫作本身即是經驗的嗎?或許我得好好拜讀《內在經驗》才可能有更深入的分析,希望有朱嘉漢先生翻譯的版本出現。
A: 對巴塔耶來說,越界終究是概念的。包括肉體與行為上的越界,引發的情緒、焦躁、不安,都是為了讓意識(尤其主體意識)越界。因此,寫作是最終極的越界,也是他最初與最終的探索。再來,越界不是一次性的,越界意味著重新啟動,所以與其說是跨越不了才繼續書寫,毋寧說是成功了,才需要繼續越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