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詩人的故事書》編輯沈嘉悅(左)與編輯出版《老爸的笑聲》出版者陳夏民。攝於讀字書店。

您在這裡

【東南亞讀書會】一人一書,聊聊東南亞——陳夏民╳沈嘉悅 看見最親近的陌生人

2019年2月11日,國際書展期間,《文訊》雜誌編輯部邀請逗點文創陳夏民、遠流出版沈嘉悅針對各自的東南亞出版品,進行一場「認識你我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對談。兩人從書展現場風塵僕僕趕到讀字書店,拿起了書本便侃侃而談。以下為文字紀錄:

Q:聊聊帶來的書,以及想出版的動機。

陳夏民:在台灣講到亞美文學,大多數人印象都停留在《喜福會》,但其實亞美文學還有很多經典作品,不管是針對日本或是東南亞都還沒被引進。會想做卜婁杉的書,是我在東華時的老師傅士珍(現在在清華外文系)推薦的,她說卜婁杉的《美國在心中》很有趣,後來我去查資料,發現他有另一本《老爸的笑聲》。

當時本來想先翻譯《美國在心中》,但又想說或許可以從《老爸的笑聲》先切入,因為這本書有一個「喜劇」的基調。現在談論一些議題,喜劇的基調很重要,有時候我們很容易用眼淚或是悲情手法去召喚,我不覺得這樣是好的。我希望能夠透過某一種轉化,讓人在情緒上能夠比較沒有壓力地接受,也比較容易去思考。透過笑聲反而有機會去扭轉一些概念。

《老爸的笑聲》裡的爸爸像是一個「反英雄」,有點像兩津勘吉(按:日本動漫人物)一樣愛錢、愛賭博、愛美色,你會覺得這個爸爸有點怪怪的;再加上爸爸動不動就被媽媽飛踢或是呼巴掌,是一個很弱勢的爸爸。但在這樣的狀況下,爸爸還是需要去維繫生活,或是運用機會扭轉劣勢,像是反抗政府、跟有錢人PK。故事圍繞著「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概念,你會發現爸爸的小奸小惡並不會引發真正的惡,那個東西是很人性的,這點很吸引人。

好玩的是,這本書推出後買最多的是國小老師,尤其是國小六年級的老師,一次買幾十本當學生的畢業禮物。因為這本書好笑,讀起來沒有壓力,但裡面埋了很多像是革命、反叛的種子。我那時覺得太妙了,一開始沒料到會這樣。原本是希望給成人看的,後來賣得不錯,想說可以多服務年輕的讀者,所以改版成文庫本,做得更像禮物,用書裡八個文化概念像是椰子、鬥雞等去畫插畫。等於是用影像讓書輕鬆一點,也透過這個「輕鬆」來傳遞知識。這本書加了圖像之後也很可愛,變得比較精緻、討喜一點。

很多成人讀者說,這本書的故事和他們小時候的農村生活很像。從這樣的反應可以理解到,當我們在談東南亞文化時,都會先拉開一些距離,彷彿覺得東南亞離自己很遙遠;但透過像《老爸的笑聲》這樣有趣的敘事,會發現其實東南亞和我們很近。今年已經開始翻譯《美國在心中》,順利翻完的話,逗點十周年就能推這本書。

沈嘉悅:我跟夏民的背景不太一樣,我學的是人類學,但我對文學比較有興趣,我會用人類學的角度看待文學,總是會思考除了文本精彩之外,是怎樣的文化環境讓它突顯出來,或是現在讀者看的書是否有其他選擇?

當我確定投入出版業,就很想做東南亞的書。剛好我的指導教授告訴我《緬甸詩人的故事書》紀錄片和書的計畫,後來我在2017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看了這部片,覺得很有共鳴。這個計畫是先有紀錄片才有書,紀錄片訪談了很多詩人,但因為篇幅,無法都剪進去,很多詩作只能呈現幾句,導演覺得很可惜,所以拍完片後,就把訪談內容和詩人詩作結集成英文書(緬英對照)出版。

書和紀錄片的調性很不一樣。紀錄片以一個緬甸詩人為主,隱晦迂迴地帶出緬甸的社會狀況。影片中呈現的緬甸社會轉變,讓我覺得跟台灣的白色恐怖很像;裡頭講到一位詩人被抓去關,只是因為他用了打字機,像這種我們現在看來很扯的理由。詩人透過詩表達對自由的想像、傳遞他們的思想,卻被政府認為是一群危險的人,很多詩人因此成為政治犯。緬甸這段歷史,對我來說跟台灣從極權走向解嚴的歷程很像。

比較特別的是,《緬甸詩人的故事書》這本書版代並不代理,所以是直接透過導演談授權。台灣現在很少出版東南亞當代文學,這幾年台灣讀詩的人口和口味都有轉變,所以想趁這個時間點介紹不同的詩給大家。雖然這樣的詩集可能不太討喜,但還是有它的價值。總是要有人開第一槍,雖然也不知道第二槍在哪裡。

Q:做書之後更認識菲律賓和緬甸的部分?

沈嘉悅:雖然做了《緬甸詩人的故事書》,但我還沒去過緬甸。不過因為做這本書,讓我有很多接觸、思考緬甸的機會。其中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找到不錯的夥伴,一位是導讀人翁婉瑩,她是緬甸的獨立記者,加上她曾經是政治工作者,跟她聊的過程學到很多;另一位是譯者罕麗姝,她是來台灣念研究所的緬甸華人,做完這本書之後她剛好畢業,回到緬甸外交相關單位工作。這本書好像一直沒有真正做完,因為跟這些夥伴都保持聯繫,也擴展了我對緬甸的想像。

這本書涵蓋了16位詩人想像文學、想像詩的方法,很難在一般文學作品裡看到。內容有一半是訪談,讓詩人們對文學和詩的想像變得更加立體。做書過程中,我也不斷回問我自己,為什麼寫詩?為何一直寫到現在?也會和身邊寫詩的朋友一起討論。我發現這些緬甸詩人真的是用盡一切方法去寫詩,他們在監獄裡被禁止寫詩,就用口耳相傳的方式──我把我的詩唸給你聽你背起來,或是想辦法用鐵釘刮在牆壁上之類的。為什麼他們這麼執著想寫詩?這對我來說很迷人。我也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去思考相關問題。

陳夏民:我也沒去過菲律賓,之前比較熟的是泰國跟印尼。我覺得有趣的一點是,做完這本書後,我可以更快速辨識出在桃園的越南人、泰國人、印尼人、菲律賓人,像是他們穿衣服的習慣、常出現在哪裡,我都可以掌握。比如菲律賓人比較美式,你在桃園火車站前站舊遠東附近看到東南亞新移民騎腳踏車,穿著是很sporty的那種,或是在街上穿著籃球球衣走來走去的,幾乎都是菲律賓人。他們各自喜歡的形象真的很不一樣。

做完《老爸的笑聲》對我來說的強烈意義,可能是會更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假設這本書不是用英文寫的,我還會出嗎?因為它就是很決定性的、用英文寫作,我可以讀它,所以就可以直接翻譯它。一樣的狀況,越南作者也是如此,台灣最近在推的越南文學,也是用英文寫作。如果今天我們所討論的東南亞文學,不是用我們知道的語言系統書寫,還有可能打進我們的世界嗎?這是我最近會去思考的問題。

但這當然也沒有誰對誰錯,的確就是方便不方便,而這個方便會開啟你的開關。第二個意義是,我慢慢會去思考怎麼談東南亞各個國家之間的不同,也會想再多做點什麼。有時我們再怎麼去談,都還不如讓他們自己直接現身。

Q:這兩本書在當地文化圈的接受度?亞美市場的表現?

陳夏民:基本上卜婁杉在美國文學界的地位是高的,他之前在美國也組織過工運,在世界舞台上有其地位。《美國在心中》談的是普世的移工問題,這本書接下來絕對是可以繼續討論的重點。菲律賓被美國殖民過,但美國一直不用「殖民」這個字眼,菲律賓人就以為和美國是兄弟之邦,他們去美國就可以變成美國人,很多懷抱這個夢想的菲律賓人,到了美國後做的都是像殺魚那樣的底層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在美國魚罐頭工廠排隊應徵時想到的故事,去談一些菲律賓人到美國工作的幻滅過程,他又會在某些思路上回望菲律賓,去思考為什麼你要離開菲律賓?那個家的迴路是什麼?我相信這個命題在接下來都還是重要的。但我也很好奇,卜婁杉的作品在菲律賓的接受度是怎樣?畢竟他的作品是用英文寫作,也不是在菲律賓發表。

沈嘉悅:就我目前所知,我問詩人潘朵拉或是譯者罕麗殊緬甸當地對詩接受的狀況,實際上真正努力寫詩、有自覺要做出版的詩人,還有願意買詩集的人在緬甸是小眾,他們說在緬甸詩集賣500本就算暢銷了。緬甸當地出版應該有他們的主流類型,但詩人不會是暢銷作家,這本書呈現的現代詩應該也還是小眾。不過《緬甸詩人的故事書》裡還是有收輩分較高詩人的作品,像是貌昂賓、杜克門萊,這些對緬甸當地寫詩的人來說是重量級的詩人。西方世界幾乎都還沒有特別關注他們,但其中像潘朵拉、杜克門萊,他們的英文很好,可以自己翻譯自己的作品,所以他們自然有當代的文學聲量,但還沒有到經典的地位。

Q:接下來想要怎麼繼續關注東南亞,或是有相關出版計畫?

沈嘉悅:做《緬甸詩人的故事書》之後,讓我意會到「交流」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緬甸詩人很多人在使用Facebook,雖然我要用語言轉譯器才有辦法看懂他們在說什麼;不過他們大多數人英文都很好

,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溝通的。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像《緬甸詩人的故事書》這樣的形式來介紹台灣詩人,一樣是詩人短訪搭配一首詩,再將這些訪談整理翻譯出來放到網路,傳給比如菲律賓的詩人,在網路上交流。也許透過英文作為中介,雖然這樣的轉譯會失去一些特色,但如果各地詩人的短訪內容可以保留下來,大家也能知道不同地方的人怎麼思考文學和詩。交流漸漸豐富之後,說不定可以再用出版或策展的形式呈現,也因為都保留在網路上,所以都能找得到。我覺得這是一個技術門檻很低的民間交流,而且這樣的交流不只是物理上的看見,也能透過網路去傳播。

陳夏民:接下來不一定只專注在某一個文學或是國家文化上,有時作為一個出版者或內容提供的角色,會想我還能夠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不同類型的文化被看見。而那個「被看見」是很深或很淺,那都沒有問題、都可以討論。但怎麼讓大家可以意識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其實有不同的乘客、不同的人在這個世界的系統,這是我很在意的事。

前幾年我在桃園偶爾會聽到不同國家的移工用中文交談,最近更常聽到。跟菲律賓人相比之下,越南、印尼或泰國人的英文可能沒那麼好,所以當兩三個不同國家的人聚在一起,他們會用中文對話。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玩也很好的事,語言在這樣的場合,是一種隔閡但也是一個連結。

台灣有時很可惜的是,我們好像太不在意「區分」這件事,講到移工就都用「外勞」去指稱,但他們其實是各自不同的,我們每天都有機會去分辨,但很多人對分辨這件事沒有興趣。當然東南亞只是一種試紙,就我們的立場,當然是提供一種生活的切片或是文化的痕跡,這些東西終究會變成某一種基本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是有機會讓大家去分辨差異。當你分辨得出差異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你能擁有什麼吧,因為那些都是很豐富的文化養分。

沈嘉悅:而且你看見不一樣的人,還會回來想到自己。

緬甸詩人的故事書
作者:佩特‧洛姆、柯琳‧馮‧艾禾拉特、欽昂埃
譯者:罕麗姝、廖珮杏
出版社:遠流
定價:350

_______
本文收錄於《文訊》雜誌401期( 2019.3)
封面專題「書房裡的世界旅行--各國翻譯文學作品在台灣」。

整理記錄:何佳穎 
攝影:林永昌
地點:讀字書店
時間:2019.2.11
​與會:逗點文創陳夏民、遠流出版沈嘉悅

最新消息

工作排毒

相關書籍

這一切都是幻覺

老爸的笑聲(經典收藏文庫本)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