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鄭哲涵的都會厭世小火柴——閱讀《最快樂的一天》小感

鄭哲涵第一本詩集,叫做《最快樂的一天》(2014,逗點出版),詩題直接讓人聯想到Lou Reed 的曲子〈Perfect Day〉,調性一樣費力、遲緩、憂鬱,充滿無限迴旋與自我安慰。詩作帶出的畫面則正如名片《猜火車》,盤點各種晦暗疑問又不得不認命的小小掙扎。

私以為,這本詩集其實有相當大的部分,都在向《猜火車》致敬。詩集中,有兩首的標題都與「普通人」有關,第一首〈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便是一連串近RAP的囈語禱詞:

問題都已經解決
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晃搖全都被避免
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捨棄不明的原因
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剝奪所有可能性
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避開模糊的視野
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毀壞所有誓約
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順從輿論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日光刺眼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減輕罪孽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向神祝禱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背腹受敵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抵達終點我要當一個普通的人

這一段禱詞是否非常貼近《猜火車》的開場名句?當你選擇生活、選擇職業、選擇學校、選擇伴侶、選擇這個品牌那個品牌的省電節能大電視,卻發現所有選擇其實都沒意義、都沒辦法帶你抵達一個更美好的地方,那你怎麼辦?問題出在哪?

從小我們總是夢想著不平凡、崇拜英雄,等過三十歲了,才發現自己的人生竟然被毫無意義的選擇蹉跎掉大半,當年的英雄不但又老又禿還領著政府薪水幹一些骯髒事,這時候你怎麼辦?質疑這個世界似乎已經太晚,而且有點太過中二、太過嬉皮了吧?那麼,就只好懷疑是自己的問題了吧?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是不是應該合群一些呢?

合群看來是比較祥和的選擇,於是接下來,詩集開始出現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工廠畫面,不過換個親切的辦公場景——

「都市一天天下沉
每天我都與那些不認識的人
一起推開玻璃門
一起搭電梯
一起使用影印機
複製獨一無二的東西」——節錄自〈一起〉,《最快樂的一天》,逗點出版

都市中小小的螺絲釘,一起做著重複的事、喝同一家財團旗下的不同品牌飲料、看同一個金主資助的不同名號頻道。作為一根都市中的厭世小火柴,鄭哲涵擦亮了那不合時宜、隨時會滅的光亮,用簡單的幾個句子,寫透了因為結構不平等而快速同質化的世界,那個,就是我們被許諾的快樂未來。

該拿下沉怎麼辦呢?在船上驚慌是沒有用的,因為也沒有海可以跳,所以,就只好若無其事地繼續生活,全部的人都跟你一起傾斜,那就沒有關係了吧?從眾是一種便利的救贖。

後來,鄭哲涵遲遲不出第二本詩集,卻跑去創了一個臉書粉絲頁《鄭哲涵與他的快樂夥伴》,裡面收錄的新作更是精彩、銳利,例如〈沒有關係〉這首描述卑微勞工的作品:

如果某天你覺得人生失去希望
沒有關係
你可以到我們的連鎖企業消費
得到一點發洩的快感

如果你沒錢
沒有關係
你可以到我們的連鎖企業
上班賺錢

如果你覺得
自己好像很有價值
沒有關係
大概只是你不小心搞錯了什麼

如果你認為
被公司剝削
沒有關係
你可以去別家連鎖企業上班

如果你抗議
沒有關係
我們先觀察
抗議的人多不多

如果抗議的人很多
沒有關係
我們給你一些道歉新聞稿
給你和解書 或一些錢

如果你覺得被冒犯
沒有關係
我們換一種方式嘲笑你

如果你死了
也沒有關係
我們很快就會忘記你

〈沒有關係〉與〈一起〉其實是同一條脈絡上的詩,寫的就是人的價值可以如何被資方操作、蹂躪,這個主題自二十世紀資本主義興起,便成為所有問題的核心,卻也一直無解:資本主義包裝人的自我價值、吞噬他們、然後再給你一個新鮮的價值,直到你再也分辨不出甚麼是原來的自我,甚麼又是最正確的選擇,只能在一個又一個新的標的中越跑越慢,然後墜落。這種老鼠的籠中賽跑,無可避免底導向自我毀滅:

「沒有人發覺我曾經說謊
我打卡上班
步行回家
在床邊安靜地服藥
月光穿過宇宙
照射在我身上
我比以往更難入睡
也比以往更適合
死於空難與車禍」——節錄自〈徵兆〉,《最快樂的一天》,逗點出版

這首詩直指自我毀滅的邊界,還沒有走到、但已如此趨近了,能夠寫出這樣作品的人,也必定警覺到自己的目光正在凝視深淵。在日常瑣事的堆砌之中慢慢接受消磨、慢慢相信再也沒有救贖的可能了。我們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閃耀的大人,也沒有力氣去追求閃耀的人生,「我不重要」、「我不特別」、「也許我就這樣默默消失也沒有人知道」正是都市文化背負的原罪,人際禮儀與疏離一體兩面。當社群軟體全面興起,連最基本的擁抱、問候互動也電子化之後,再也沒有甚麼可以吸引我們真正的注意力了,即使是災難也只獲得五秒鐘的關注吧。

我喜歡鄭哲涵的詩,並且認為他是當代詩研究中,嚴重被低估、忽略的詩人。(不能因為他的主題是寫沒有存在感的東西,就不去研究他啊!)他的詩作幾乎沒有所謂的單一面向,往往如霧中的三稜鏡,你正看有閃光、側讀有霧,怎麼讀,都有新的可能,都沒有完整的答案—這正是詩最重要的特質、最雋永且迷人的地方—詩句會在你身上留下一些疑問,開啟裂縫,並且永不給你正確解答。好詩必須如此—強迫人類違反喜歡簡單答案的生物慣性、進而使思想開始異變,人便有了進化的可能。我喜歡這樣的詩多於當代流行、平鋪直敘的憂鬱,如果你讀了一首詩感覺:啊!這首詩真是憂鬱星期一啊!那請讀鄭哲涵這首〈洞〉試試看,保證你更憂鬱。

我想,你還是離開我吧
我這裡沒有
遼闊的廣場
沒有夜晚,沒有風
沒有那些
溫暖的色澤
也沒有任何陽光
(正因如此
我一直找不到
幫你拍照的地方)

我想,你還是放棄我吧
往洞口的方向走
不要點燃火把
不要擔心我
因為這才是我應有的生活
讓黑暗繼續覆蓋你的臉
讓我在黑暗中
想你黑暗的樣子

這個洞穴
將變得更深、更空
回音會更加清晰
或更加殘缺

「我討厭你」
或是「我好想你」
都要很久以後
你才會知道

雖然憂鬱,但是做為一個好人,詩人仍然無法抑制自己在詩中透露善意—在深淵中大聲呻吟,你有想過深淵的心情嗎?於是在這種自以為體貼他人的好人狀態之下,詩人壓縮了自我空間,退讓出更大的空洞,直到產生能夠擁抱自己的回音。這首詩如此適切地描述了自我懷疑與自我厭棄,在都市中掙扎求生的每一個人,都被涵蓋了。

對了,說到《最快樂的一天》,這本詩集封面設計,是很馬格利特的超現實呢——一朵白雲飄過一個人的臉上,甚麼也看不見。

到底為什麼快樂呢?主角是因為甚麼都看不見了所以快樂?還是大家因為終於不必看見主角的臉了所以快樂?不管怎麼樣,反正結局有人快樂,就好了吧?

這正是鄭哲涵詩作中一貫的終極厭世觀點,因為人生是荒謬的—這個世界不管眾人如何努力運作,最後總是會因為這個蠢蛋或那個天才、陰錯陽差地毀掉最好的結局。壞人得不到他想要的,好人也搞砸自己的人生,所以,只要還有一個人、還能感覺到一絲絲的快樂,那可能就是我們能夠憧憬的,最快樂的一日吧。

相關書本: 
最新消息

工作排毒

相關書籍

最快樂的一天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