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動工第一顆鏡球,直徑15cm,使用材料為銀色卡紙與保麗龍膠;銀色卡紙因為有厚度非常硬挺不易貼合球面,因此必須在黏合前先微微折彎;但折彎就會折損一些反光亮度。

其實此階段還沒確認鏡球就是中心陳列物件,這顆球算是一個測試。

銀色卡紙製成的碎片覆蓋約半顆球之後馬上拿手電筒打光測試視覺效果,從這裡開始才真正確定我要踏上手作鏡球之路了~

第一顆鏡球完成後,接下來動工的是直徑30cm、最巨大的一顆;因為銀色卡紙與保麗龍膠的製程實在太耗時間,因此第二顆開始改用材質背面自帶黏膠的銀色卡典西德。
製作過程中忍不住去查了表面積,發現這顆攤平後的表面積是直徑15cm的4倍⋯
這顆球實在太巨大了,連兩個週末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卻還一度擔心做不完,有幾個週間晚上下班回家後繼續進行,甚至有幾天是提早起床,製作1小時後才出門上班。

這顆球買來時有一處比較平坦,我寫上名字,暫訂為底部的定位點;覆蓋到接近尾聲,剪了一片可以把名字完全遮蓋的形狀。

最後一顆製作的是直徑25cm,最巨大的鏡球完工後心理壓力減輕很多,不過這顆的表面積也接近直徑15cm的3倍。
最後一顆鏡球的最後一塊碎片。在Fiona Apple 的 Across the universe歌聲中為鏡球之路劃下句點,非常非常適合。

即將與房思琪一起站上舞台的鏡球小戰隊!

陳列物件中最大顆的鏡球,直徑30cm,2/16完成,製作時間約31小時。

最後完成的鏡球,直徑25cm,2/23完工,製作時間約20小時。

最初製作的鏡球,直徑15cm,2/1完工,製作時間約18小時。

不規則片狀碎片所反射出的獨特光影。

鏡球可以安穩地站在桌上仰賴底部這個平凡無奇的小東西;這是用完的雙面膠最內圈的紙捲,為了配合桌布的黑色而拿奇異筆把裡外上下通通塗黑。

在想像桌面陳列鏡球以及初代&增訂版兩本房思琪時大概畫的相對位置圖。

前置作業時去R79現場丈量尺寸的筆記。

這次製作展場佈置物件時使用到的工具們,有些可能難以想像是拿來做什麼的,譬如穿線器,這是拿來幫壓克力碎片穿釣魚線時使用的 XD

桌上除了鏡球之外,另一個花很多時間與心力處理的佈置物件:壓克力碎片。因為沒有現成的素材照片可以說明,這是在跟策展人芷妤解釋我腦內想像的畫面時畫的示意圖。

桌面上的兩座彩色碎片裝飾,是使用透明釣魚線來固定與吊掛壓克力;另外書架上方的整排碎片則選用黑色細版緞帶,以“降低線的存在感”為原則,使用了這兩種不同的線材。

平凡無奇但有點重要的前置作業:把桌布燙平。

展桌上的小卡,拼成一張A3輸出再自己裁切是最經濟實惠的作法!

裁切好的書籍圖卡,平常躲在展出書本的正下方,用意是方便讀者協助把書歸位。

左邊是原貌,右邊是把紙邊塗黑後的樣子。這個是上升處女座自己看了覺得很舒服的加工 XD

受託在透明壓克力上寫字的朋友的紙上練習筆跡。

鏡球製作過程中一直在桌上陪伴著我工作的初代房思琪,她是這趟旅程的原點。
誠品R79「在隙縫中成為光」特展
- 活動時間:2025年3月1日─2025年4月30日
- 活動地點:誠品R79・獨立出版聯盟展區(出版糧行)
- 策展人:劉芷妤(小說家)
- 設計師:王思勻(Allie)
- 策展單位:游擊文化、獨立出版聯盟、誠品R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