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13
自由副刊【愛讀書】:《遷徙家屋》
或許可以來一次角色扮演:把王離(1980-)當成遍訪眾城的馬可孛羅,而翻讀著《遷徙家屋》的你我則是年邁的忽必烈大汗,如此,那些摺疊在書頁裡的空間(旅房、浴室、地鐵、閣樓)與穿梭眼前的角色(女伶、修士、夢遊者),於虛於實,都有了更為立體的投射──看詩人如何攤展手中「廣場湧出」的地圖,背起「意義結束」的背包,在異鄉的房間貼上「與鬼魂對話」的壁紙,或者出門和驛者與醉者擦肩;或者和衣躺下,聽夢境偷偷勾惹現實的蟬蛻……也正因為「扮演」,每一首詩彷彿舞台的斷片,「我」的成分被稀釋至最低,語言節制而希奇,如偶戲換幕,動畫慢板,搖晃,催眠,我們跟隨想像的航線看見「窗檯和遠方的鐘/互為姊妹」,有時則「汲取岸的磁力/彙成歌謠」,當「房間各有/一些部位被複製」,忽而明白:世界是一間看不見的旅店,旅人盡責地馱起記憶與禱辭,每日每日,遷徙形而上家屋。(Nao Kodama)
■本文由自由時報副刊授權,點此閱讀原文。
相關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