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午來讀書》溝通苦手看過來,資訊圖表make you fly!劉又瑄(叉叉)的「溝通圖表」書單」
《Keep Reading夏午來讀書》本週邀請Re-lab共同創辦人劉又瑄(叉叉)上節目,與主持人陳夏民一同分享「Infographics書單」。一張圖表所能表達的資訊,遠比想像多,裡面呈現的訊息與溝通設計,必須讓人一目瞭然。本集以《人人都能上手的資訊圖表設計術》、《小,是我故意的》與《系統思考》三本書為入門指南,和大家分享資訊圖表如何靈活運用在生活與工作。
▉好的圖表技能,讓資訊溝通更上一層
推薦的第一本書是《人人都能上手的資訊圖表設計術》,作者是Re-lab團隊,創立宗旨為將數據與有價值之資訊視覺化,使其更容易被理解,並產生更有效率的散播。其中有許多例子,如公部門報告的改造,國健署每兩年就會發佈的癌症報告書,劉又瑄提到:「團隊帶領許多民眾一同參與,發現其實多數人都希望了解這些數據,其中包含各種不同領域與產業,透過將數據圖像化,可以讓人更好進入,進而理解這些數據背後代表的意義,且更容易在網路傳播。」
劉又瑄表示,這本書是以設計思考的方式來表達與對話,有趣的是,書衣翻開,背後即是Re-lab團隊多年累積之圖表發想過程公式,透過案例交叉比對,她整理出自己對Infographics的想法:「在不同的領域與工作崗位,若能夠善用資訊圖像化,對理性溝通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不只是增加吸引力,而是讓人能夠用更方便的方式了解資訊。」
劉又瑄翻開《人人都能上手的資訊圖表設計術》講解其中一個癌症的案例,讓主持人陳夏民起雞皮疙瘩,驚呼:「大腸癌常常讓人壓力很大,出門吃飯都會聯想到死亡,但這份圖表裡面顯示大腸癌的致死率不高,一下就減輕了我的心理負擔,而且馬上就看懂圖表要表達的是什麼!」
▉創業什麼最重要,要理想也要麵包
接下來介紹的是《小,是我故意的》,早安財經出版,作者為鮑‧柏林罕。為什麼會將這本書放進書單中呢,劉又瑄說起Re-lab創立後,起初並不以營利為目標,團隊一直思考是否該轉型成公司營運,在不改變初衷同時維持生計平衡的狀況下,其中歷經許多討論權衡及思考猶豫,《小,是我故意的》在當時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力量。
書中記錄了許多企業,目的並非上市、上櫃或者不斷擴張獲利,甚至刻意維持現有規模,只要收支平衡,便將訂單轉讓同行,只為了專注讓自己更好,成為同行中的頂尖。
同樣也是創業身分的陳夏民,深有同感:「天使資金非常誘人,但是拿了別人的錢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這種中間如何保有自己的想法又生存下來,非常不容易。」
劉又瑄感動地表示:「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這些公司是我們未來想要成為的榜樣。透過資訊設計的方式與我們背後的製作理念,讓每一樣資訊可以更好地傳遞給有需要的人。希望這本書中的範例,可以幫助大家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系統地解決比較重要
第三本書來到《系統思考》,經濟新潮社出版,唐內拉‧梅多斯著作。本書帶領大家建立完整的問題解決系統,將問題根源與問題周邊大面積撲殺,避免打地鼠一樣剛敲打完這個、那個隨之冒出、讓人應接不暇的窘況。
劉又瑄談到這本書的作者,一直以來都在推行以永續經營的方式,去看待各個領域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能源、環保以及空氣汙染等議題,皆需要系統性思考對應,透過跨領域的溝通與合作,擴大可解決的範圍,打通各個階層所面臨不同面向的隔閡,建立問題的系統,才能找到能夠解決的「槓桿點」。
陳夏民犀利地指出問題所在:「但前提是要抓出自己的系統,有沒有什麼關鍵或者捷徑可以達到?」
她沉著回應:「收集所有跟問題相關的要素,以及其可能輻射衍生的層面,並且找出它們是如何互相影響,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核心,進一步以最小的力氣解決最多問題,這就是這本書的精神所在。」
![]() 台灣第一家INFOGRAPHIC設計公司,經典案例、操作心法、製作祕笈全公開! 作者:Re-lab團隊 出版:時報出版
|
|
![]() 系統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