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衣吹笛手
規格:
「我不是勇者,只是個老人罷了。」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翁稷安專文歷史導讀|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感性賞析
- 情報不明、糧食短缺、累得要死,還有⋯⋯愈來愈多的小孩!
- 一位英國老紳士的療傷之旅,劇情急轉直下,變成橫越戰區的「特別行動」。
- 每一場相遇,在戰爭烽火之下,都是一次次人性與勇氣的考驗。
「您要走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帶我的孩子一起回英國?」
「老弟啊……我快七十歲了。您若把孩子託給強壯一點的人,會比較保險。」
「或許是吧,但其實也沒有別人了。」
曾經,花衣吹笛手是歐陸社會的終極惡夢:當不祥笛聲響起,各家孩童便像是小動物般乖乖出門,一個個跟在花衣吹笛手後頭踏上離家之路,從此人間蒸發。原本諷刺人性本惡的殘酷傳說,透過《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作者內佛.舒特的機智詮釋,轉生成為在納粹陰影下見證人性光輝的英倫「帶子狼」傳奇!
七十歲的英國紳士約翰.辛尼.哈爾德為了撫平內心傷痛,決定前往法國侏羅省山間釣魚度假,不料納粹侵略法國,讓回程旅途危機四伏。逃亡之際,他遇見一對夫婦,承諾將他們的兩個孩子帶回英國。誰知才剛上路,哈爾德竟遇到更多人託孤。這一個倉促組隊、成員莫名其妙愈來愈多的拼裝家庭,有機會逃離納粹占領的法國嗎?遭遇死亡威脅的哈爾德和孩子們能否成功脫困,抵達遠方的家?一段讀了讓人手心冒汗、深深為書中人物祈禱平安的戰地救娃大冒險!
他四面受敵,懷著凝重的心情,帶著孩子往鎮上走去⋯⋯
好評推薦:
- 「在烏克蘭遭遇戰爭的當下,本書如今比以往更具時代意義⋯⋯同時也傳遞更積極的訊息,即便人到遲暮,依然能有所作為。」——蘇珊・埃爾金(Susan Elkin,美國評論家)
- 「文字簡潔、優雅又易讀,這是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強納森・柯(Jonathan Coe,英國作家)
- 「本書出自說故事大師之手,在平實的文字間累積出驚人的戲劇張力。」――《紐約時報》
本書特點:
- 逗點與台大翻譯所合作經典新譯系列第二發!
- 精準描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被遺忘的場景細節。
- 有點嚴肅的老爺爺VS很難掌控的小小孩,讀了讓人嘴角上揚,內心超緊張!
- 與《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齊名,讓人讀完發願好好活著的動人小說!
作者簡介:
內佛.舒特(Nevil Shute, 1899-1960)
「慧黠且充滿迷人丰采的小說家,值得萬眾矚目……簡言之,內佛.舒特是那種真正探觸到想像力與情感的小說家。」——《泰晤士報》
生於倫敦,於1950年遷居澳洲墨爾本。年輕時因口吃而無法在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執行任務,轉而開啟了航空工程師的生涯,對英國的飛船與飛機工業貢獻良多。二戰期間加入皇家海軍志願後備隊,而後又在多種武器研發部協助開發祕密武器。英國戰時宣傳部曾派遣他於諾曼地登陸戰役中擔任通訊記者。
具備軍事專業的舒特,擅長以細膩視角觀察描寫社會各階層的人物,筆調清晰、情節明快,創作題材涉及階級、種族與宗教,也包括愛情。受二戰期間兒童流離失所的悲劇所震懾,舒特化用了描述神祕人以魔笛誘拐兒童出走的德國傳說《哈梅爾的花衣魔笛手》,寫成小說《花衣吹笛手》,以年邁紳士不怕危難、解救戰爭兒童的故事,提醒當代讀者銘記愛與信念之重,在必要時刻做正確的決定,勇往直前。
譯者簡介:
王立柔
台大中文系、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畢業。曾任《新頭殼》、《風傳媒》及《報導者》文字記者。現為自由工作者,從事新聞、翻譯、口述影像撰稿及創意寫作。對許多事物都抱持濃厚的興趣,經常懷疑自己是「技多而不精」的梧鼠,期許有一天能變種為「技多且精」的珍禽異獸。
合作請洽:irosarian@gmail.com。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譯後記:替別人做決定好難!文學翻譯的任性與節制/王立柔
導讀:召喚善良的笛聲/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賞析:內佛.舒特的魔笛/廖志峰(允晨文化發行人)
附錄:哈爾德旅程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