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終日前,萬物的日常——《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大獵蜥(中華科幻學會學務長)

從古至今,以末日為主題的故事屢見不鮮,從聖經的大洪水開始,人們似乎一直對被迫集體毀滅抱持著不安。而在科幻小說裡,以末日為核心的作品也為數不少,創作者透過創作各式各樣的災難,探索人類面對在滅絕時候的各種反應。

在1945年,美軍在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日本隨後宣布投降,二次大戰因此宣告結束。然而,這場造成日本數十萬人死亡的核攻擊,使得當時大眾對於人類滅絕、文明終止的可能性有更多聯想。1959年,小說家內佛.舒特完成《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描繪出一個因核戰導致末日即將到來的世界,並探索著人類如何面對生命中最後的日子。

故事講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大規模的核戰導致北半球遭輻射塵摧毀。數月後,致命的輻射塵也將隨風逐漸飄向南半球,殺死剩下的人類。

作者用直述的筆調,帶領著讀者走入角色們的生活,並緩慢地看著他們走向死亡。在這過程中,每個人都屬於自己執著的日常,也有想追求的目標。看似尋常的日子,卻都可能是最後一次的人生體驗。

在閱讀的過程裡,我想到過去也曾看過兩本講述末日前人類如何自處的小說,像是深掘角色末日前心理狀態的《時間迴旋》,以及尋求和解與自我實現的《愚者的末日》。《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與前面作品切入的角度不同,它呈現出末日前,社會保持一定的秩序跟傳統,而人類就在平淡的日子走向終焉。

整體故事非常簡潔明快,作者平靜地從每個角色的生活談起。有女兒才剛出生不久的彼德與瑪麗夫妻檔,有家人都早已逝世的美國艦長杜威特,正值青春年華卻沒有人生目標的莫依拉,怯懦古怪卻又迷戀賽車的科學家約翰。這幾個角色在末日前相互交集,滋生出深刻情誼,卻又不得不向彼此道別。每個人都緊捉住最後的時光,體驗每分每秒。

小說有趣的地方不單只有人物心態的描繪,作者花費很多篇幅去描寫末日前的社會百態,人們依然用勞力換取生活資源,在假日時會一起去享受休閒娛樂。澳洲各地仍舉辦比賽,參賽者還意外熱絡,且在末日前夕,人們更熱衷於學習,學校開設的課程爆滿,原本冷清的山中民宿擠滿踏青的民眾。隨著故事進行,讀者可以感受到,無論是主角群還是不具名角色們,都在這倒數時刻裡,努力地尋常中找自己珍惜的人事物,並懷抱熱情與愛。

像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橋段,個性膽小的科學家約翰,在最後的期間不斷參加賽車競賽,並希望自己死於車禍。然而他卻意外展現天賦,於比賽中不斷獲勝。雖然勝利對他已經毫無意義,可是卻能從中獲得滿足,因為他知道,自己找到熱愛的事物。

其他的角色的故事也相當迷人,像是杜威特與莫依拉,一個已失去了國家、家人,孑然一身的美國男子,另一個則是沉溺於酒精與狂歡中的年輕女子,他們在人生最後相遇並相互扶持,雖然彼此產生情愫但仍謹守分寸。彼德與瑪麗面對女兒在出生不久就即將死去的命運,夫妻倆採用截然不同的態度來應對,其中的衝突與和解叫人難忘。

當死亡將近,結局無任何奇蹟,人類無可避免地走向滅絕。在過程中,每個人都勇敢地走到消逝前的最後一刻,盡可能地記下周遭美麗事物。像故事裡的其中一位角色所說的:「將可能不堪回首的日子變成美好時光。」亦或是另一個人所講的:「我們想記得的是這人活著時的姿態。」

雖然最終仍是所有一切走向結束,但在趨近死亡時前,人類努力地見證彼此的光輝,並珍惜所愛。鋪寫出屬於自己,以及這個世界所屬的生命故事。

(本文經中華科幻學會同意轉載,點此閱讀原文)

相關書本: 
最新消息

工作排毒

相關書籍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相關文章

自由副刊【愛讀書】:《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二戰期間曾加入海軍後備隊,身兼航空工程師與小說家的內佛.舒特(Nevil Shute,1899-1960)虛構出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生日快樂!快速導讀《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作者內佛.舒特的小說特色!

很多人讀完《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都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但大家或許不太清楚作者其實埋了多少眼淚雷在裡頭,趁著今天(1月17日)是小說...

在海岸上見證人類末日:《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On the Beach)閱後感

◎卡巴 關於「世界末日」的小說和其他創作,古今中外全部加起來大概至少可以塞滿一整間圖書館,有些作品著重於末日的形成原因,有些著重於主...

讀者回函》「這本可以和Cormac McCarthy的《長路》一起看!」

這本很哭,前提是要能撐過開頭一大段——敘事是真的有點悶。如果以電影來說,大概是對著海或山邊農舍、安靜緩慢的長鏡頭吧。
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