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王離的40歲生日感言,或許是 《編輯》一書極佳的註解
轉載自詩人王離臉書,點此閱讀原文。
四十。
據說今年射手座面臨轉骨期,需要痛定思痛以前往新的方向,明確的說是不能再天真了。我的年紀又恰好逢九,因此今年一切的不確定性與過往相信的事物面臨挑戰甚至崩解都讓我恐慌,幸好好壞都到一個階段,心裡也對許多事有了相對修正路線的看法。
從設計到編輯、寫手,也不成熟的處理過超乎自己能力的案子,在這時候仍有下一本書、下下本書等著自己完成,相較整個世界已算是有一定程度的底運了,我也終究過晚的理解到編輯這工作在人生職涯中的位置。
這對前輩們來說大概算是幼幼班等級的領悟,但這幾年常聽到的「編輯工作一言難盡」的說法及其所暗示的既特殊卻又賦予神聖使命的職位總讓人不安,因為在這些描述之後並非帶給這世界多美好創造的成就感,而是在諸神黃昏後僅存著行禮如儀的最後一批信徒般的宗教信念,以及「不當編輯之後,我什麼都不會」的集體恐懼。對任何一個產業來說,這都是被自己情緒勒索(啊這詞最近又紅了)的結論吧。
就實務面來看,無論是媒體編輯或是書籍的編輯,都是PM,或許這樣說馬上會被質疑不同位置的編輯工作內容完全不一樣,但嗨,諸君可否知道專案和產品的負責人都是PM,就溝通性上來看、庶務性上來看,以及掌控性來看,這是完全可以互通的概念——其實各創作專案的製作人也是PM,也是最後光環都在產品或創作者、老闆、設計師身上啊。(大家大概也不記得各項產品的專案負責人叫什麼名字吧除非像遊戲會推出製作人來為該遊戲代言,或像某些電影音樂製作人即是導演音樂人兼任,但各位會在意他們如何掌控預算時程各方溝通妥協來做出他們要的東西嗎?)
這兩年,尤其直到兩個月前,我對自己的職涯還有著莫大焦慮,認為該尋找下半輩子的營生否則不當編輯後怎麼辦(當然,我還有設計這條路可走啦但身為一個沒有任何代表作的中年設計這口飯也實在有點需要配水吞就是了),年末之際反而是最近同溫層的大事讓我解開了自己腦中的結:既然是個專案負責人,那麼只要保持能好好完事(不是事後菸那種完事)的各項組織與學習的能力,產業別並非那麼需要焦慮的事,如何點好自己的技能樹才是該汲汲營營之處。
至於追求情感認同大於組裝或拆彈的人,就保持點距離吧,免得互相傷害。曾經我以為感性至極的人會因同理心而少做出錯誤的判斷,但這幾年下來我發現十成的感性必有一成的目的與一成為達到目的而不盡真實的渲染。對我來說當渲染的不真實性與我的記憶相悖、我又能確定我的記憶為真時,我會覺得那是欺騙。
這世界上的確會存在又騙人又正確又感動人之物,但我不想買,即使誤買我也會自責不已。
所以,在四十歲之後,我希望自己是個能盡量理性的人,因為理性能呈現出的感性面,對我才是可信的。畢竟人的淚腺小時候是內臟,中年後就是外露器官,很容易被按到(?),要謹慎以對。
啊話雖如此自己明年初在逗點的新書好像也還是叫做《編輯》,請各位不要笑我啊。
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