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沒有人說出來,角色心中就會自己先想像,而後畏懼。」——劉子新讀《女神自助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還是提醒大家,讀後感可能會爆雷,請斟酌閱讀。
帶隊讀者002:劉子新(作家) 閱讀作品:劉芷妤《女神自助餐》 關鍵字:#流言 |
籠罩在所有不同年紀的女生身上的,好像總有這樣一層堅固的、無所不在的流言。有時候來自冷眼旁觀的陌生人,有時候來自最最親近的父母,有時是能夠毫不理睬的,有時也是能夠真正殺死一個人的。
作者劉芷妤在書中總讓我有一種女生角色心中的掙扎與外界的人流言的對話,有時甚至還沒有人說出來,角色心中就會自己先想像,而後畏懼。很巧妙地表達了現代經常出現的女性困境,若是被旁人知曉,定要被說「都是你們自己想太多」、「不要沈迷於把自己放在受害人的角色」,可是就算是這個如此「平等」的世界、如此「平等」的時代,卻還是真的有無數的受害人日復一日的出現。
我想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此書,最讓我難過的都是因為她們所身處的社會與受到的教育使然,讓許多媽媽、奶奶、外婆等女性長輩的角色,也成為性別問題中的共犯結構。有時會藉由她們的手做出許多傷人的事,她們的嘴說出傷人的話,有時甚或只是在履行自己觀念中的「對」的事,但女兒或媳婦們會因此厭棄她們。可是身在那個時代的她們,若是站在她們的立場思考,可能是根深蒂固的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只是因為早習慣了過去的泥淖,所以忘了如何掙扎,所以在這個時代也不可避免的甩上一點她們也不願意的、未乾的泥點。
而《女神自助餐》中,這樣無處不在的既視感,這樣好像真的在哪裡看過、聽過、殺死誰的流言也能夠挖掘出許多不一樣的思考,而讀者在書中所共感的難過,也許也真的能讓很多女生少聽到很多句使人受傷的話。我想這樣的思考雖然好似無足輕重、好似改變不了什麼,但卻也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能夠改變一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