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期,不是對恐懼低頭!側記決定書展延期的那場會議……
前言:我(aka逗點總編陳夏民)在29日晚間代表獨立出版聯盟,參加文化部緊急會議,討論台北國際書展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對策。開會前的心情以及當天的結論,請看這一篇文章。會議結束後,隔日中午,文化部與書展基金會宣佈2020年台北國際書展延期至5月7-12日舉辦。我認為這一次的決策會議過程,有許多值得分享之處,所以在臉書做了報導。如今,文章經過編輯後,一樣分作兩篇,放在逗點網站上方便大家閱讀。此為第二篇。
氣氛超沉重的會議
參加過很多次文化相關的會議,但29日晚間緊急召開、關於台北國際書展的公共事務會議,無論是所影響的人次、複雜度與經濟規模,絕對是我目前人生所遭遇最重量級的一次。
現場坐了許多出版業代表,除了各路公會、聯盟的代表,也有更多平日隱藏在品牌背後,如今才得以見到的出版人,大夥擠在一間小小的會議室,一邊檢視資料,一邊提出各種意見。當下空氣真的挺凝重的,脫下口罩當下,我都覺得快要感冒了。
不同的位置,絕對有不同意見,當然,也有差點擦槍走火的時刻(我真的有翻白眼,三到五次,不,八次,至少)。不過,當我們提出了各種狀況時,書展基金會與文化部的人,尤其是書展基金會的代表們,立刻提供目前為止最新的訊息以及可能派上用場的應對方式。這代表一件事:他們過年期間沒有休息。
會議期間,有幾家出版社的負責人陸續提出他們傾向延期或是停辦的理由,其實是因為他們公司的同仁,無論是編輯、業務或是工讀生,都會在書展期間站上第一線。就算理智上相信疫情指揮中心的判斷,也清楚書展必須如期進行,才會賠得比較少,但終究擔心,萬一,萬一若其中一位同仁染病,他們會懷抱深深的歉意。然而,在文化部長與在場出版人分享疫情指揮中心的專業建議之後,多數人也能信任專業,並說若如期舉辦,會努力從動線和消毒方式來把關。
很難想像,其實第一階段的會議結束,當文化部與書展基金會繼續開第二次會,而我們其他人離開文化部辦公室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延期。我們只知道絕對不會停辦,因為文化部長理解台北國際書展對出版世界的重要性,再三強調,停辦是不可能的。
儘管不知道結果,走出會議室大門時,我的內心不再那麼忐忑。並不是說完全克服了,若如期進行所可能面對的(那還是很難完全消除的),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於參展人之間的憂慮,而是知道,接下來的書展,出版人並不是孤立無援地面對那黑壓壓的五六十萬人潮,而手足無措。
也就在這個時刻,我才真的理解,雖然文化部並不統括在防疫部會之中,但面對這樣的困難,他們依舊會解決問題。搖擺不定最容易讓人感到恐懼,而這一次文化部與書展基金會的快速決策,讓我有了安全感。
宣佈延期是無比困難的決定
30日中午,當我讀完文化部與書展基金會發布的新聞稿,他們基於成效而決定延後書展至5月,雖然我知道接下來有得忙了,但內心很感動。
這個決定很困難,超級困難。因為基於防疫專業考量,專家建議大型活動照常,但他們在傾聽出版從業人員以及讀者的意見後,願意理解書展的特殊性(書展不像燈會,你在燈會不太需要跟旁人互動,但書展其實滿滿都是簽名、握手、拍照、對話、買東西等近距離接觸)以及廠商即將面臨的損失,不僅在我們會議後就做出決策,隔天(也就是上班第一天)上午就協調好世貿場地日期,中午就公佈延期消息,並且同時公布彌補辦法(二月起開始舉辦閱讀活動一路串接到書展,hashtag #書展延期閱讀不停息 ),讓廠商有機會在這幾天快速應對後續,也安撫了許多在基層服務的從業人員,以及想要參觀書展卻又游移不定的民眾的焦慮。
這一次的書展延期,對於已經準備多時的出版人而言,很可惜,當然也有損失,但既然台北國際書展對台灣、國際出版人和讀者而言是一場喜事,一旦有了疑慮,反而不會盡興。也請讀者們不要失望,更不需要恐慌,歡迎大家即日起到平常習慣支持的通路,購買一本書,繼續支持台灣的出版能量。
延期,不是對恐懼低頭
2020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絕對會被寫進歷史,或許對於一些人而言,這不過是一次商業活動的改期,但在人心惶惶之際,決策單位與出版人所透露出的態度,甚至是對文化同伴的惜才之心,恰恰向社會傳遞了秩序以及信心的可能。
一件事能有各種詮釋的說法,以我來說,我不會說這次書展延期是對於恐懼的妥協,相反的,能夠趁著這一次,重新梳理國家重大事件與年度盛事之間的協調性,在變動之中,努力維持住秩序以及從業人員、參與民眾的安全感,或許是台灣最大的收穫。.
而我們必須踩在這樣的秩序之上,繼續變得更強大!■
☞點選圖片,來聽陳夏民「我是我自己的轉型」出版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