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譯後記:讓我們向著光走
編輯一本小說精選集,就像是錄製一張mixtape。
高中的自己,喜歡使用手提CD音響,為心愛的朋友錄製mixtape,心裡想著:「第一首要放什麼歌?是不是應該有序曲?哪個地方應該要有轉折的感覺?要怎麼接快歌?」
更重要的問題則是:要挑什麼歌?順序又該怎麼排?
收錄哪些作品?
這是一本介紹海明威作品的精選集,除了必須收錄經典作品(主打歌)之外,勢必也需要一些能夠反應創作者不同面相的小品(B面歌曲),透過適當的排列,讓新讀者建立對海明威作品的印象,也喚醒舊讀者的印象。
正式編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之前,我參考海明威於《首輯四十九篇故事》的序文,先收入海明威個人最鍾愛的短篇小說,包括〈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法蘭西斯.麥坎伯幸福而短暫的一生〉、〈在異鄉〉、〈白象似的群山〉、〈世界的光〉,作為本書的骨幹。
至於序列,則呈現一個人從小孩子、青少年、結婚、生子、喪偶、衰老的成長階段。為此, 我再選入〈印第安人的營地〉、〈醫生夫婦〉、〈三聲槍響〉、〈殺手們〉、〈一則很短的故事〉、〈雨中的貓〉、〈艾略特夫婦〉、〈等了一整天〉等作品。開場先安排連續五篇以尼克為主角的故事,強化序列的結構,接著,彷彿玩RPG遊戲的分歧路線,男主角有了不同的際遇:女友意外懷孕、上戰場、被拋棄、結婚(不)快樂、喪偶等。無論如何,每一個故事的主角終將向著光走……
向著光走?
或許是因為日本核災之後,一連串的政治角力與社會抗爭,讓社會蔓延著一股很深的無力感,確定要做這一本書的當下,我便決定以〈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作為書名,並將之安置在本書的最末一篇,讓每一次往後翻頁的動作,變成「向著光走」的隱喻,希望讀者真能隨著海明威的故事,抵達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關於翻譯策略
海明威的語句,多數十分精簡,也因為句子短又多,因此主詞(人名、代名詞)容易重複,讀者閱讀時,勢必得在句子之間稍作停頓。幸而他堅持不用深奧、抽象的字詞,再加上他精於使用and、then等字詞,讓獨句得以產生在時間線前後延伸的感覺,這些停頓也因此變成值得玩味的地方,完全符合冰山理論的要求。翻譯短句時,我傾向維持原文的斷句,除非必要不用逗點。
然而,海明威也有長得十分嚇人的句子,例如〈法蘭西斯.麥坎伯幸福而短暫的一生〉中,一段描述麥坎伯出發狩獵的過程,一個句子便超過七十個字。在這種狀況之下,便透過逗點及拉長句子的方式,來維持原文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海明威本身也是一名旅行家,作品中經常夾雜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外國語言,這也讓每一篇具有異國設定的作品更加真實。翻譯時,我也採取相同策略,將外國語列入中文語句中,頁旁搭配註釋以應讀者需求。
比較特殊的一點,便是動物的代名詞,尤其是〈法蘭西斯.麥坎伯幸福而短暫的一生〉中,海明威對於被獵的獅子與野牛都使用英文的he取代it,此外,甚至在某些段落以獅子的視角觀看主人翁,彷彿是兩位準備獵殺彼此的人。這也反應了海明威身為獵人的價值觀。因此翻譯本書時,面對動物,我也按照海明威的選擇來決定「他」或是「牠」。
翻譯過程中,經常遭遇難題,感謝枚綠金老師提供建議,摯友陳婉容、郭正偉提供校訂、潤飾、語氣修改等協助,讓這本書變成了現在的模樣,容我在此致上謝意。翻譯是一門大學問,新手上路還需多加磨練,煩請不吝指正,謝謝。
關於「午夜巴黎計畫」
2011年,由於影評人膝關節的強力推薦與邀請,我得以觀賞伍迪.艾倫執導的《午夜巴黎》,此後,便深深為那一個年代所著迷。某日,於台中出差時,與一人出版社總編劉霽討論這部電影,我們興高采烈地討論了一整個晚上,隔天醒來,在回程的火車上,便決定要執行「午夜巴黎計畫」:逗點和一人各自出版海明威、費茲傑羅的作品,然後把書籍包裝得像是同一家出版社的作品,互相拉抬曝光,互相競爭銷量。
以海明威、費茲傑羅出發,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最強的競爭對手,定能擦出許多火花,而這個出版計畫亦完全反應逗點與一人的關係:我們是出版界的好兄弟,總是互享資源,卻也免不了同臺競爭,看誰的書賣得比較好。但更多時候,我們面對成山成海的退貨書籍,一邊嘆氣,一邊罵人,一邊討論新的出版計畫。
〈在異鄉〉的敘事者提及,因為他怕死,若獨自一個人走在入夜後的冷清街道,總是得挨著路燈走。和他一樣,我也怕死,簡直是怕慘了,但我慶幸在這一條崎嶇難行的出版路途上,能夠遇到這樣的一個夥伴。期待我們年老之後,就算變成寂寞的老人,還會帶著威嚴、踩著歪斜的腳步,為了尋找光明與秩序,而抵達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在那之前,讓我們繼續向著光走。
同時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