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女神自助餐》南方讀書會心得簡錄

來自高雄的幾位讀者,熱心召開了《女神自助餐》的讀書會,並且寄來會議紀錄。陳總編打開一看,哇塞,內容非常紮實,而且大家發現了許多值得討論的視角,實在太佩服了。經過編輯整理過後,和大家分享,歡迎讀過這本書的讀者,也一起加入討論喔!

參與人員:甲、乙、丙、丁、戊
參與時間:2020/5/19
討論地點:高雄路人3號咖啡
主 持 人:戊

討論內容:

一、乙、丁、甲

  1. 此書有點《82年生的金智英》的味道。小說中的女主角有部分為「合格範圍的女神」。可見父權對女性的框架。而書中的女性也因此自我標籤化。
     
  2. 從書中反思女生到底是什麼樣子呢?用了誇張的戲劇手法,鄉民的語言,讓人不禁思考是否周圍真的有發生這些事?又或者我明白事情會變糟糕,但我是否有其他的面對方式?(我可能不會這樣面對,接著眾人便說到女性在社會的處境,很多時候是很艱困而矛盾)
     
  3. 因此也延伸出,女性在社會的空間中,很少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例如〈女神自助餐〉中的擠乳媽媽,沒有安身的位置。(也呼應了書皮末下墜的白色人影)
     
  4. 書中的男子,面相多為模糊的,又或者說,無發窺知全貌的。(延伸思考,權力對女性的壓迫是曖昧不清的,例如〈嫦娥〉一篇中提到輔大哲學系的事件,或是〈在河之州〉中的小男友,都是較為片面的印象。模糊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就此蒙混過關,也可以逃避真理,更可以躲在龐大的、亙古的千年傳統中說我不知道,我不清楚,然後將自己除罪化吧。

二、丙

  1. 最喜歡的篇章〈火車作夢〉。因為較具有文學性,也有多重的隱喻性的符號。且此章放在書本的最後一章,其文章氛圍、語言與前面的小說形成斷裂。其他篇章較多的鄉民語言與二次元。
    首先探討的角色是大媽,故事中其他的角色都是美麗有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識水準。大媽的角色是無知識的建構,詮釋較為直觀。與其他角色正好形成「清醒與不清醒」的對比。具備知識的女性因有自覺而苦,無知識架構的大媽,卻能從容地做自己,並且解救少女。或許在新時代回顧就時代中,大媽代表著撕下某些既定、固有的女性標籤。
    而故事場景是火車,火車是密閉的,這樣一個密閉反映了集體的意識。而火車只能在軌道上行走,無法自由開車,也都是同一個方向,如電影屍速電車,有一種末世預言的意涵,似乎暗示無改變的可能?然而故事有了一點改變,火車在迴還往復中,有一絲絲前進的可能,或許是某種層面的積極,如無名大媽解救了少女。
    故事裡的「疊影」:大媽、少女、男人,似「鏡像自我」,從窗戶的映照中,少女與男人,照見大媽自己,也或許照見大媽心理擔憂的女兒,更照見所有女性的渴望,呼應了文末的「誰都不能傷害我的女兒,包括女兒自己都不行」,突破了加害與被害的框架。李欣倫曾有過類似的說法「界線的被讓出,已無可再有失去的」,或許正因如此,青春不再的大媽,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便無懼於社會的眼光與批判,因為她所想的不是外在與年紀,也非高成就,而是自己與女兒。回到最初的開始——母親。
     
  2. 〈在河之州〉一篇中,化用了詩經的典故,在河之州有著對愛情追尋的意涵。而〈在河之州〉的女主角卻無法去愛,而男主角更是無法給予愛(又或者說從未認定他與篠若的愛情)。因此有著高學歷的女主角,在這之中所追尋的是什麼?除了愛情以外呢?其言行與教授科目女性主義形成矛盾,或許追尋的更是自我的認同。
     
  3. 這是一本完成度很高的書,封面打開厚的書皮,有著對女性的沉重批判字眼,而背後書皮有著兩個白色的小小人(乙提示),在紅色的書皮下墜落。而封面的背後有著許多草寫的英文字,母親、女演員等等……都暗示著我們,女性,扮演著各種角色在這個社會結構下生活。

三、戊

  1. 「女權自助餐」的大意在於針對因女權常被提起,而用來諷刺女權者。常被未覺察女權真正意義的社會大眾所使用。《女神自助餐》則恰巧對女權自助餐形成嘲諷,女神與女權的對比,(女神)是否真的符合了社會框架,就能獲得真正的尊重和自主?
    小說中有諸多女神名稱,只要符合女神名稱的女性們大多具有美貌、年輕又或輕熟、而且有能力(所以故事最後,火車作夢中的大媽是不符合的女神標準的,反而跳脫社會對女性的框架,自在地做自己,努力地保護還在做夢的女孩)。而若是非女神者,如隸芝、篠若等,則在往女神的路途前進,在意身材與年紀,彷彿成為社會定義下的女神,才能安穩度日,才能過著擁有愛情與夢想的生活。即便其身分皆為高知識分子(一個是女性主義教授;一個是研究生)。
    問題是誰造就女神?東方的女神如嫦娥;西方的女神如梅杜莎等……都曾有一段強暴故事。暗示著自古以來的社會結構與權力不平等,女神被侵害之後,反而因此深受處罰,外界的眼光、內在的自我審判、自我咎責,這一切並未因女權提倡而真的有所改變,不發聲的人,才能被稱呼為「女神」(發聲者,就被說為女權自助餐)。女性生活發展至今,對自我定義越來越加模糊、曖昧不清。
    如何真正的擺脫社會定義,又或是擺脫刻板的女性印象?所以作者在首篇〈同學會〉說:「幸好,沒有生女兒。」而在末篇〈火車作夢〉中的也揭示了為何「幸好,沒有生女兒」的起伏心境,我們從來難以擺脫,除非「去女神化」,變成火車上的大媽,似乎才能真正地做自己。
    女神自助餐不也是社會大眾對於女性刻板印象的隨意提取?以容貌、身材、年紀對女性做最直接、快速的價值判斷。
    更細的說,此書所有篇章的女性,大多具有能力或是高知識,並且多能自給自足,然而卻無法享受自我,而受制於外在條件,便成為女神,因此「女神」在此書,或許有兩個層面地意涵:
    一、既然為女神,應該有自救的能力,又或是高人一等,然而卻只能被動的選擇自我處境。
    二、所有的女神都是被物化的,甚至因為符合社會期待,而遭受更嚴厲的審視,因此西王母娘娘又或是雅典娜,更甚是林默娘,都沒有法力無邊,而普渡眾生。
    另外,〈女神自助餐〉一篇中梅杜莎在西方故事中是一個令男人害怕的怪物,只要注視她,就會被石化。〈嫦娥〉與〈女神自助餐〉都能與原本的故事相互指涉,藉由隱形的文本指涉,可見梅杜莎的猶豫,因為在西方故事中,梅杜莎在雅典娜的宮殿被海神波賽頓強暴,卻遭到雅典娜懲罰,變成人人害怕的怪物。〈女神〉一文中的梅杜莎為何不太敢向上司雅典娜說,而在小說中沉默或許都可與希臘故事相互指涉,梅杜莎不願與波西對到眼,是與希臘神話有出處的地方,或許是因為不希望自己變成怪物,變成一個任由世界如此發展的旁觀者。
     
  2. 故事中具有年紀的婦女,除了火車上的大媽,還有〈靠北克莉絲汀〉中的年老母親與未真正出場的婆婆和大姑,還有〈嫦娥〉篇中的西王母娘娘等等……。他們與鮮明的主角群比較起來,是「沒有自覺」的,有自覺的人才會痛苦與掙扎(丙);然而沒有自覺的人,卻已然是社會結構下被潛移默化了,無法回到天界(嫦娥是永遠都不能上天界的,介於神、人之間最為痛苦,精神的折磨),西王母娘娘也只能無奈;克莉絲汀的大姑和母親,婆婆,更是明顯可見對性別不平等狀態的接受與認可。〈靠北克莉絲汀〉也與《歌劇魅影》形成對比,台上與台下的生活,台上的克莉絲汀棄魅影選擇平淡,台下的克莉絲汀也為愛拋棄演員身分,但最後的吶喊是「必須是克莉絲汀」,即是一種自覺的痛苦,這樣的女性身分和扭曲的處境無法改變,所以必須是,其實是「只能是」。
     
  3. 每篇故事幾乎都不算有結尾,除了隸芝以外,大都不算有真正的結尾。猜想,閱讀故事的女孩們如我,都在等,等什麼時候,可以真正的做自己,可以受到尊重,而非只是以性別來概括我們。故事中也多次提到「不能哭」,或許只有不要哭,才沒有對這個世界認輸,才能保有痛苦的自覺。希望未來,若還有女兒們,可以給她們一些希望與溫暖。

四、想請問作者的話:

  1. 為什麼想取名為《女神自助餐》
  2. 作者有些篇章相當嘲諷,刻意強調,是否曾經也發生過性別不平等的事件?
  3. 想請教作者如何看待女性主義與女權主義?
  4. 為何多數篇章使用強大的鄉民語言?
  5. 為何〈荔枝使用說明〉要放入性教育?

以上答案請見「劉芷妤出來面對」!作者已經親自回覆了!

相關書本: 
最新消息

工作排毒

相關書籍

女神自助餐

相關文章

出來面對 》 劉芷妤《女神自助餐》線上Q&A

「我讀完了,有話想說。能否出來面對?」 讀完一本書,心裡很多想法,但直接跑到作家臉書留言覺得害羞?也沒有時間參加座談會或是看直播討...

讀起來!「瑯嬛會」讀《女神自助餐》

位於內壢的瑯嬛書屋,經常舉辦各式讀書會。這一次,逗點特別邀請「瑯嬛會」成員,搶先試讀《女神自助餐》的三個篇章,並詢問意願,再邀請其中...

希望你走出黑暗隧道——上市前,談《女神自助餐》種種。

夜深了,想談談《女神自助餐》的最後一篇故事,也就是入選《九歌108年小說選》的〈火車做夢〉。 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 故事主人翁...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