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翊航(左)、陳柏煜(右)。馬翊航提供。

低聲下氣,做牛做馬——《細軟》馬翊航 ×《Mini me》陳柏煜座談紀錄

◎林餘佐

身兼作家、雜誌主編的馬翊航近日推出了他的首本詩集《細軟》,這本詩集對內行的讀者而言,可說是久候了;然而陳柏煜在去年(2018)剛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接著在今年九月又馬上出版個人詩集《Mini me》。在一個夜晚兩人進行一場名為「低聲下氣,做牛做馬」的座談,從題目就可以知道兩人對於自身寫作姿態的定位。以下為座談簡要的紀錄。

▇ 微小與細軟

在座談的一開始,馬翊航即說:「若將兩本詩集放在一起,便可以發現有共同的特色,即是『小小的』、『細』、『軟』,也許是姿態很低……」他接著表示這也與這次對談的題目相關,若是大家仔細去讀《細軟》,會讀出一種陰性的氣質,彷彿一個卑微的女子在發聲,在愛裡委曲求全,委屈並不代表不好。正如楊佳嫺在《細軟》的序中寫說著「自貶即自高,低到地裡,滿嘴塵土,才更能襯托愛情的偉岸」。但在《細軟》集結過程,馬翊航也曾猶豫,詩集的格局是否會太過狹小,因為詩句皆是關於愛情;在檢索「細軟」一詞時發現,其實這樣的集結成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挪動了字詞的原意。馬翊航進一步指出,「細軟」有「行李」的意思,在成書的過程中自己彷彿也在收拾行李。將過去的自己、過去的詩句好好收拾整理。陳柏煜回過頭補充座談題目的「低聲下氣,做牛做馬」,主要是想討論「聲氣」的概念,怎樣的聲氣是屬於比較低、怎樣才是低調的聲氣。

馬翊航談到《細軟》分為三輯:「火種」、「酒水」、「小刀」,他指出靈感來源自宮崎駿動漫《天空之城》的主題曲。他說明這三個意象可視作愛情裡的日常與損壞。火種可以象徵著在愛情裡的自我護衛、酒水是愛情裡日常事物的延續、小刀是愛情裡暗藏的恨意。輪到陳柏煜分享自身詩集的介紹,他提到「mini」是小的意思、「me」則是我,是很重要的存在、而這皆是由英文組成;可以延伸為「小我」、「微縮的我」。在談到《Mini me》的封面設計時,他投影出一張由東洋畫家三岸好太郎所繪製的油畫——〈飛渡海洋的蝴蝶〉,圖畫的靈感來自詩人安西冬衛的一行短詩:「一隻蝴蝶飛渡韃靼海峽」。陳柏煜特別指出這行詩句適合當《Mini me》詩集的引言;蝴蝶這麼小的身軀,用牠的薄弱的翅膀飛過韃靼海峽。

▇ 姑娘系詩人

馬翊航將話題轉到如何閱讀詩集。就《細軟》來說,詩中所呈現的「物件」是重要的,像是在佈置空間一樣,讓物件並置製造意象。就生活面來說,物件、東西對馬翊航來說是難纏的存在,因為當你用盡心力去換取一項物件之後,便會面臨存留的問題,跟愛人一樣,無處不是衡量、協商、被拋棄、被打算;物對馬翊航來說是有魅力且磨心的存在。至於詩中常出現的「灰燼」,馬翊航憶起高中時的某個場景,午後西晒時陽光從窗外漏了進來,空氣裡塵埃飛翔,彷彿是光線的形狀;然而,在愛裡餘燼又意味著被拋棄的姿態。在言談之中可知,馬翊航詩中的意象來源皆是愛情的模樣,他笑著說,他常自稱自己為「姑娘系」詩人;但這裡的姑娘是一種強悍、抵抗的模樣。他說若心裡存在著一位女性原型的話,那必定是「男人婆」、「女子漢」,是嬌弱與強悍兩者並存的。

▇ 《Mini me》的閱讀指南

陳柏煜將話題帶回《Mini me》,他說詩集的分輯其實可以視作一種閱讀建議、指南。他一開始寫日常生活、寫愛情生活的細節,於是從「我有十個水龍頭」開始,然後他開始在詩中移動,第二輯便是「飛越冥王星」;接著在第三階段,陳柏煜在詩中處理一些形而上的思考,於是「探訪」這一輯便完成,意味著到達一個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彷彿是隱藏的另一個星系。但接下來的一輯是「初冬、冬、聖誕」,在這個部分使用了很多小說虛構的技法。之後「半空中」的詩作,都是處於一種漂浮、移動的狀態;至於最後一輯「返回」,談了很多反情詩、分離、情詩的遺緒。陳柏煜將詩集翻過來,唸出封底的一首小詩,並說這可以代表他自己對於《Mini me》的說明——

握著望遠鏡
對準過去愛人的背景
我總是在小小的圈中
看見一個  樂高的
微縮的我

陳柏煜並不打算進一步詮釋這首詩,只提點式地帶大家思考幾個概念:「望遠鏡」、「過去愛人的背景」、「一個喝了縮小藥水的我」。

▇ 雙聲話語

在講座的尾聲,兩位詩人彼此講述對方詩作,首先提到的是陳柏煜的〈過橋I〉

通過魚的嘴進入夜的脾胃

騎車過橋
魚刺形橋身不帶血肉
橋邊好大的一隻貓
在枯萎的水邊
是芒草與太茂密的黑暗
意味深長地蹲著
橋下
牠的瞳孔在河面放大又縮小
那看不出飢餓或飽足的
月亮在河面上輕浮
它看
是誰從橋上經過?

(一條細而發痠的筋懸宕著
我們騎機車過鋼索
拉伸橫跨兩岸的大腿與小腿
一併沉默忍受與共享
從甲地到乙地
必要的運動與疼痛)

橋頭,併攏一箭穿心而過
我和你輪流
不斷穿透彼此
經過一盞燈
就吞吃彼此一次

箭形如魚,鋒利見血
我扣著你的腰精實地運動
可是在移動中
又維持端坐放鬆的樣子
貫穿其中的愛情
是白而且硬的脊椎

在完全通過之前
風是帶磁的針
從未來不停投射過來
一些刺痛我們
一些
附著我們,如銀刺蝟

馬翊航說,在初閱讀詩作詩會疑惑詩中「橋」是什麼樣的橋(後來謎底解答為高屏大橋)。但詩中的敘事主軸其實是明顯的,他說其實可以讀出一對愛人,在深夜騎著機車穿越橋的畫面。沿著馬路的路燈在夜裡會幻化成魚刺。馬翊航更深入解讀,「過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葬禮的儀式,有一種穿越的儀式感,或許是從生到死、或是從甲地到乙地,但又可以指涉為一種情感的狀態變化。馬翊航說即便我們不替此詩做特別的解釋,但也能會感受到「冷」的質地。詩中的刺與針不斷附著在讀者與作者身上。

接下來是陳柏煜解讀馬翊航的詩作〈北京城:致J〉(節錄):

封密的冬夜
分不清靠近是雪,是鹽
你提一盞燈來
輪流了我
在和平的陰暗中冒險

陳柏煜讀到詩中「輪流了我」有性暗示的部分,又指出「在和平的陰暗中冒險」具有北京胡同的概念,但卻十分值得淫念。陳柏煜提到《細軟》的序詩有幾個概念是解讀這本詩集的鎖匙,第一個是「誰是過去的人」,第二個是「誰又將魔鬼贖回」;第三個部分遍及整本書意象:「墓穴」、「血霧」、「羊齒植物」。陳柏煜細膩地分析這幾個意象,「過去的人」多半指涉過去的人、情感,不在場的愛人多半是詩中描繪的主軸。接著「誰又將魔鬼贖回」這句頗讓人玩味,陳柏煜說一般都是我們將人贖回,但馬翊航卻將魔鬼贖回,好像與魔鬼站在同一邊,加上「墓穴」、「血霧」、「羊齒植物」,這樣的場景其實很連貫,不是單純的寫景,比較偏向馬翊航心象的呈現——一個不斷將自己與讀者陷入的場景。接著是馬翊航的〈下落〉(節錄):

巨大的怪手是失憶的火鶴
土石,鋼條,黑色的床褥或河
靜止,或懷念挖掘那些被遺棄的

遠處是夕陽,我祈禱那是愛人的眼睛
盡力燃燒  高潮刺穿紅灰的大霧然後冷去
盲目,被海水浸蝕
斷言那就是終點

可惜愛人們總是行蹤成謎
夢比死亡決絕
將暗未暗之時
一些記憶層被大方地搬遷
像紙屑、蟻群肩上的蛾翅
在角落成為墓穴

陳柏煜說第一節彷彿就是一幅絕佳的靜物畫,怪手與火鶴並置有種突兀的美感。從火鶴變成怪手、土石……,有一種剛柔並濟的調和感。陳柏煜說詩中的「夢比死亡決絕」是一句很重的話語,很像一個斷語,非常強烈的語態。但其後的句子又呈現一種游移感,寫著「將暗未暗之時」,其中有強落語氣的差別,但巧妙調和了兩句之間的語氣;陳柏煜特別指出這是《細軟》中常見的技巧。

細軟
作者:馬翊航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280元

 

陳柏煜詩集 mini me
作者:陳柏煜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320元

相關文章

確認過眼神,這個是詩人——誠品R79空中閱覽室 feat.陳昭淵&騷夏

不論寫不寫詩,都可以考慮入手領養一隻能夠共同生活的貓,貓的優雅與任性,叛逆與睿智,俐落與癡情,貓的一切都令人著迷,貓本身就像一首詩。...

詩人的求生證明:湖南蟲×蕭詒徽

◎果明珠 文學創作能在現場發生嗎?座談會一開始作家蕭詒徽便拋出了這個問題。蕭詒徽認為音樂演奏的當下就是現場、攝影師拍攝的瞬間也是現場...

荒。謬。感。 ——騷夏《上不了的諾亞方舟》新書分享會

一直以詩為創作體裁的騷夏,推出第一本散文集《上不了的諾亞方舟》,4月14日來到內壢瑯嬛書屋舉行新書分享會。活動一開始,騷夏提起為何起...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