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的日常:從史明的生活寶物,看見自由的溫度
我們所熟知的史明,是街頭上的那位革命歐吉桑:牛仔外套、手捧炸雞,為台灣獨立吶喊,為年輕人打氣。他是那位寫下《台灣人四百年史》的行動知識分子,也是那位90高齡仍奮力走上街頭的鋼鐵老人。
然而,在「字味‧基隆-文學入味,故事上桌」系列的首場對談中,我們看見了一位更立體、更貼近生活的史明。
本次座談以《革命家的生活寶物》一書為主軸,邀請作者翁稷安與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從史明留下的日常物件出發——木刀、牛仔襯衫、桃園機場、新珍味——打開記憶的抽屜,藉著生活物件認識歐吉桑。
本場最獨特橋段,是我們以一道「史明流潤餅」與史明重新連結。這道潤餅食譜,內含花生粉、海山醬、黃芥末、滸苔、香菜、蛋皮、蒜苗炒豬肉、芹菜炒豆乾、紅蘿蔔絲炒高麗菜、水煮豆芽、蘿蔔乾,甚至奢侈卻充滿記憶的烏魚子——每一口彷彿都咬進一段故事,讓思想不再只是高舉的標語,而是滲入日常的調味料。
正如翁稷安老師所說:「史明的物件承載的不只是歷史,更是共同生活的記憶場域;主張或許會讓人分裂,但故事,卻能讓人凝聚。」
張之豪議員則分享他與史明的初識、在運動現場的陪伴,以及家庭與「新珍味」餐廳的記憶連結。透過這些生活器物與故事的交織,我們看物件,在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情感。
史明曾說:「革命不是為了當英雄,而是為了讓人民過得更好。」他的身分橫跨革命者、作者與餐廳老闆,一生以「先做一個好人,再做一個台灣人」為信念。他的規律生活-每日跑步、坐禪、游泳,與他對台灣自由的堅持,同樣堅韌不拔。
當台灣再次站在民主轉折的關口,我們都需要學習史明的生活信念——生活可以柔軟,信仰必須堅定。
《革命家的生活寶物》
作者| 翁稷安
出版| 逗點文創結社
場地協力| 小獸書屋 BBBooks
餐點協力|Badauyao八斗邀友善餐廳
#字味基隆 #推廣文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