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吳俞萱讀《藝術之子》

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劇本《藝術之子》最吸引我,或說,最令我痛苦的,是作者黃郁晴打造了幾個具體的情境來揭露語言在那些不同的情境中如何發揮它的創造力,以及它的腐蝕性。幾乎是同一瞬間,語言以它的說服力來彰顯它自身的空洞,當說者試圖引誘聽者入戲的時刻。入什麼戲?一齣我宣稱自己比你更理解你,要你閹割主體性而完全臣服於我的戲。當然,這裡的「我」可以被替換成老師、劇場導演、立法委員、宗教領袖……,握有權勢的人。

《藝術之子》劇作中的導演告訴演員:「一個演員最美麗的時刻,就是她最脆弱、最不堪一擊的時候。」、「美到極致的時候,誰還在乎背後的意義?」、「我一直深深著迷於女性那種與生俱來的美—純粹、細緻、敏感,當然也有著許多的矛盾、不確定和掙扎。在作品裡看著她們有時我會忘了自己是一個導演,有更多的時候我像是一個孩子,一個情人。」

以「美」作為引線,讓我想起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一心想要尋找自身存在獨特性的特麗莎,將「六個偶然」視為她與托馬斯的相愛預兆。昆德拉說,這不是迷信,而是美感。人在美的感受力的導引下,把意外發生的事件變成即將寫進自己生命樂譜上的一個動機。特麗莎把生命情境融入一則富有美感的形象之中,而那形象是構築在所有精心挑選的語言連綴之中。透過語言所描摹出來的形象,她慢慢墜入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那股無邊無際想要跌落的欲望,就是米蘭昆德拉說的「暈眩」。

暈眩不是害怕跌落,暈眩是空無的聲音,它吸引著特麗莎、魅惑著特麗莎,令特麗莎無法遏止地渴望活在持續不斷的暈眩裡,感受自我設想的甜美召喚,要自己放棄命運和靈魂,同時感受自己對這一切擺佈的奮力抵抗。語言所構成的詩情隱喻,斷然地讓一段愛情誕生,或是無情地終結一段愛情。甚至,摧毀了《藝術之子》的那些女人。而她們就活在無數人之間,她們就是,無數的人。

劇本《藝術之子》
作者:黃郁晴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相關書本: 

相關書籍

藝術之子

「藝術永垂不朽,藝術插入她身體裡的傷口,也是。」 劇場裡,她就像契訶夫《海鷗》裡的妮娜,渴望成為一個偉大的女演員,為此她竭盡全力,不怕吃苦,甚至離家住在排練場的一角。

相關文章

為了成就藝術,犧牲別人沒關係?——《藝術之子》作者黃郁晴專訪

黃郁晴編導的戲劇作品《藝術之子》在劇場演出廣受各界的好評,如今隨著劇本的出版,我們再度隨著文字回到她筆下的舞台,聽她談談創作過程中的...

online 女子讀書會001》黃郁晴《藝術之子》

噹噹噹,逗點全新單元~online女子讀書會!
讀完一本書,我們用文字交換觀點。 書買了沒有讀,覺得壓力山大?放輕鬆,讀...

自由副刊【愛讀書】:《藝術之子》

為藝術犧牲,究竟需要犧牲到什麼地步才算數?甚至被有心者當成擴大權勢空間的利器?戲劇編導黃郁晴(1985-)劇作《藝術之子》犀利直指「...

延伸閱讀書單》煉就藝術之子的十本書

《藝術之子》的編導創作,最初源起於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計畫以及一整年的#MeToo讀書會;林奕含的小說是原點、拆解契訶夫文本是作者對...
攝影:Luc(黃郁晴提供)

延伸閱讀歌單》我就是我自己的藝術之子

談了一場戀愛,對方是大藝術家。親密關係暴力中遭受種種創傷,以為這輩子對人性再也無法抱持任何希望,但或許有天哭著哭著就笑了,漸漸體會真...

出來面對 》 黃郁晴《藝術之子》線上Q&A

「我讀完了,有話想說。能否出來面對?」 讀完一本書,心裡很多想法,但直接跑到作家臉書留言覺得害羞?也沒有時間參加座談會或是看直播討論...

「在什麼狀況下你會說謊?」——劇場藝術工作者黃郁晴的普魯斯特問卷

黃郁晴是戲劇學系的副教授,長期在戲劇界耕耘,能演能編能導,是非常優秀的創作者。《藝術之子》是她擔任兩廳院2021-2022駐館藝術家...

如果有些傷害無法痊癒,那是我的問題嗎? feat. 黃郁晴(《藝術之子》編導) |【逗點學校】第58集

學習,沒有句點。逗點學校,上課了!
今天是哪一位老師來分享呢? 黃郁晴:「我自己對於創傷、療癒、復原想傳達給觀眾的,...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藝術之子》」講座順利結束!送上現場照片集!

時間| 2025.03.10 11:50
感謝讀者的熱情參與,「延遲的傷: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書寫——從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孕育出的《藝術之子》」順利結束。如果錯過了今天的...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