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Luc(黃郁晴提供)
2025/03/12
延伸閱讀書單》煉就藝術之子的十本書
《藝術之子》的編導創作,最初源起於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計畫以及一整年的#MeToo讀書會;林奕含的小說是原點、拆解契訶夫文本是作者對劇場教育養成經驗的重新面對、赫曼的研究成為劇中人的養分。這份書單是回過頭檢視的再精選,性平之路邀請讀者一起繼續前行。
-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已經插進去的,拔出來又如何?——最美的文字與最髒的人性並陳,點燃台灣#MeToo運動至今,天邊最亮的那顆星。 - 契訶夫《海鷗》
想當女演員的鄉間少女,離鄉背井在大城市追尋藝術與愛情的路上雙重失足,直到她明白她只為了自己而演出。 - 契訶夫《凡尼亞舅舅》
人生來到下半輩子,面對生命的磨難、被至親利用的苦澀、無力完成的夢想,不如繼續相信:做個好人好事代表,待蒙主寵召之際終將獲得平反吧!對吧? - Judith Herman《創傷與復原》
近幾年「創傷」、「療癒」成為熱門關鍵字,人人好像都懂一點什麼,可以對有傷之人說上幾句,不過淪為一陣流行或停留在某種一知半解都很危險。請讀這本創傷經典之書,從真正的理解開始。 - 伊藤詩織《黑箱》
作為性暴力受害者,以記者身分寫書、拍紀錄片,是她維持生命尊嚴的方式!紀錄片《黑箱日記》甫入圍奧斯卡,全日本卻還沒有一個片商敢引進! - 李懷瑜Winnie M. Li《生命暗章》
作者以自身遭遇性侵害經驗為藍本,卻更進一步虛構了「加害者」視角,試圖掙脫一己傷痛,轉向對這個社會結構提問的勇敢之作。 - 清水潔《被殺了三次的女孩》
一個女孩要如何被殺三次?除了生命的消逝,警政系統、媒體報導居然都讓她「再度死亡」。三流週刊記者憑一己之力熱血調查事件全貌,整本書宛若一部商業鉅片般精彩,很不幸的卻全是真相。 - T. Christian Miller & Ken Armstrong《謊報》
「我被性侵了。」家人不相信、朋友不相信、警察不相信,最後竟然還要吃上官司。直到另一州的女警合力抓到犯人,才在硬碟中看見「謊報者」的照片。此真實事件亦翻拍為影集《難,置信》,同步推薦! - 劉芷妤《女神自助餐》
女神?女權?厭女情結無處不在,但只要一被點出來就是危害(父權)社會。作者用她輕靈的仙女「筆」在故事與故事間穿梭,將那些不易察覺的痕跡連結成線、成面。 - Thordis Elva & Thomas Stranger《寬宥之南》
「寬宥」、「原諒」這些詞彙聽起來是那麼溫暖而明亮,然而這本由受害者與加害者「合寫」的不可思議之書,令人驚覺所謂的原諒、和解,其過程之恐怖程度絕對不亞於發生傷害的當下以及後來的歲歲年年……
相關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