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宋文郁提供。

「在#MeToo 的傘外,多淋一下雨。」——宋文郁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還是提醒大家,讀後感可能會爆雷,請斟酌閱讀。

帶隊讀者002:宋文郁(作家,著有《禮物》)
閱讀作品:黃郁晴《藝術之子》
關鍵字:#MeToo下的緘默者

以現今大眾的眼光來看,淑芬/靜芳大概不是完美的受害者。

首先她開了那扇門。接著她換上那套妮娜的戲服。然後她任由那台攝影機拍攝。更甚至,她疑似接受了加害者的金錢協助,保持緘默,並生下了她與加害者的孩子──如果這是一則#MeToo貼文,或許早已被底下留言攻擊得千瘡百孔。

幸好它不是。

在某些反政治正確的語境下,似乎不少人以為「#MeToo」對女性而言就是紅綠燈遊戲下的安全信號,其實恰恰相反。開口說出「我也是」以後,無數雙眼睛投射過來──如果你動了一下,就那麼一下,便會有人脫口喊出:「抓。」

和這個遊戲比起來,藝術太聰明了。當藝術作惡,一般人是抓不到的。他從來不被抓到,總是將那些動彈不得的獨自留在原地。

於是《藝術之子》將淑芬/靜芳安排在一個危殆的、險惡的位置,這樣才能更加靠近地看清楚藝術中,那些巧言令色的成分。

所以我們透過淑芬/靜芳的視線,看見范一諾操弄手語,卻全然不在意對某些人而言,手語是真正的語言;揭露語言的陷阱,那些將行動與語言放在一起分析才能看清的姦與殺。

《藝術之子》說的不是一個「我也是」的故事。從靜芳到淑芬,我們轉過目光,對著范一諾,對著「藝術」與他的孩子,和那座始終矗立的舞台,發現原來你才是──你只是。

相關書本: 

相關書籍

藝術之子

「藝術永垂不朽,藝術插入她身體裡的傷口,也是。」 劇場裡,她就像契訶夫《海鷗》裡的妮娜,渴望成為一個偉大的女演員,為此她竭盡全力,不怕吃苦,甚至離家住在排練場的一角。

相關文章

「藝術裡能不能包含巧言令色的部分?」——楊子霈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

「他問她:『那妳知道,有感覺,是什麼感覺了嗎?』」——周婕敏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

「在劇場,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謝瑜真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

online 女子讀書會001》黃郁晴《藝術之子》

噹噹噹,逗點全新單元~online女子讀書會!
讀完一本書,我們用文字交換觀點。 書買了沒有讀,覺得壓力山大?放輕鬆,讀...

「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吳俞萱讀《藝術之子》

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劇本《藝術之子》最吸引我,或說,最令我痛苦的,是作者黃郁晴...

延伸閱讀書單》煉就藝術之子的十本書

《藝術之子》的編導創作,最初源起於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計畫以及一整年的#MeToo讀書會;林奕含的小說是原點、拆解契訶夫文本是作者對...

出來面對 》 黃郁晴《藝術之子》線上Q&A

「我讀完了,有話想說。能否出來面對?」 讀完一本書,心裡很多想法,但直接跑到作家臉書留言覺得害羞?也沒有時間參加座談會或是看直播討論...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