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郁晴「延遲的傷: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書寫」瑯嬛書屋演講側記
作者黃郁晴以去年發生於法國的一樁性侵害案例為開場。一位男性長期反覆對妻子下藥,讓數十名陌生男子得以在她昏迷時性侵她。事件曝光後,這位年逾七十的女性堅持公開審判,上法庭時並不刻意遮掩她的面貌,她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
「羞恥必須轉向。」
以往性侵受害者,多半恐懼社會眼光,而背負著巨大恥辱感。然而犯錯的人是加害者,該感到羞恥的應是這些加害者才是。而這亦是整體社會都應該學習的,不應讓受害者再承受汙名。
回到《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這個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書寫,郁晴表示,作者是不是書中主角並不是重點,而是當中描繪的是能夠讓人「同情共感」的部分,這也是所有藝術創作的重點。
郁晴閱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感覺是非常私密的,她自己又要如何改編與呈現這個議題呢?她選擇了她最熟悉的場域「劇場」來呈現。首先郁晴她期望能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而劇場是一個可以讓很多人在同一個時間共同去觀看與感受的場域。
而表演藝術有一個特質,會有很多的身體碰觸,同時也會要求演員要做到身心打開,適應自己的身體是被觀看的身體,但也可能因此被有心人利用,所以說演員是一個頗脆弱的職業。《藝術之子》便是將這樣的現實呈現出來,希望透過這部劇,讓大家了解,以及提供一些初入行的演員們一點警醒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影視拍攝時,如果有親密行為的畫面情節,為了避免不當的情況發生,都必須有「親密指導」在旁,以確保演員的權益不會受到侵犯。
近幾年許多著名導演,被揭露拍攝電影時使用了惡劣的手段,如導演《巴黎最後探戈》的貝托魯奇在女演員不知情的狀況下拍攝性虐畫面;以及日本導演園子溫,透過試鏡性侵多名女演員。這讓許多曾經喜愛他們作品的觀眾陷入分裂。
郁晴因此提出「藝術有沒有可能是巧言令色?」的疑問。當我們得知藝術作品是取自創作者不正義手段,我們如何能再看他的作品呢?
最後郁晴並對自己、也對來參與的讀者們提出問題:「真善美是不是一定同時存在?」
我想,如果美的背後是污穢的手段、以傷害他人而達成,絕不是真正的美,唯有真實與良善才能成就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