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瑯嬛書屋 / 攝影:謝程雁

黃郁晴「延遲的傷: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書寫」瑯嬛書屋演講側記

時間| 2025.03.30 14:00 - 16:00
地點| 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

作者黃郁晴以去年發生於法國的一樁性侵害案例為開場。一位男性長期反覆對妻子下藥,讓數十名陌生男子得以在她昏迷時性侵她。事件曝光後,這位年逾七十的女性堅持公開審判,上法庭時並不刻意遮掩她的面貌,她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

「羞恥必須轉向。」

以往性侵受害者,多半恐懼社會眼光,而背負著巨大恥辱感。然而犯錯的人是加害者,該感到羞恥的應是這些加害者才是。而這亦是整體社會都應該學習的,不應讓受害者再承受汙名。

回到《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這個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書寫,郁晴表示,作者是不是書中主角並不是重點,而是當中描繪的是能夠讓人「同情共感」的部分,這也是所有藝術創作的重點。

郁晴閱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感覺是非常私密的,她自己又要如何改編與呈現這個議題呢?她選擇了她最熟悉的場域「劇場」來呈現。首先郁晴她期望能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而劇場是一個可以讓很多人在同一個時間共同去觀看與感受的場域。

而表演藝術有一個特質,會有很多的身體碰觸,同時也會要求演員要做到身心打開,適應自己的身體是被觀看的身體,但也可能因此被有心人利用,所以說演員是一個頗脆弱的職業。《藝術之子》便是將這樣的現實呈現出來,希望透過這部劇,讓大家了解,以及提供一些初入行的演員們一點警醒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影視拍攝時,如果有親密行為的畫面情節,為了避免不當的情況發生,都必須有「親密指導」在旁,以確保演員的權益不會受到侵犯。

近幾年許多著名導演,被揭露拍攝電影時使用了惡劣的手段,如導演《巴黎最後探戈》的貝托魯奇在女演員不知情的狀況下拍攝性虐畫面;以及日本導演園子溫,透過試鏡性侵多名女演員。這讓許多曾經喜愛他們作品的觀眾陷入分裂。

郁晴因此提出「藝術有沒有可能是巧言令色?」的疑問。當我們得知藝術作品是取自創作者不正義手段,我們如何能再看他的作品呢?

最後郁晴並對自己、也對來參與的讀者們提出問題:「真善美是不是一定同時存在?」

我想,如果美的背後是污穢的手段、以傷害他人而達成,絕不是真正的美,唯有真實與良善才能成就真正的美。

相關書本: 

相關書籍

藝術之子

「藝術永垂不朽,藝術插入她身體裡的傷口,也是。」 劇場裡,她就像契訶夫《海鷗》裡的妮娜,渴望成為一個偉大的女演員,為此她竭盡全力,不怕吃苦,甚至離家住在排練場的一角。

相關文章

「藝術裡能不能包含巧言令色的部分?」——楊子霈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

「他問她:『那妳知道,有感覺,是什麼感覺了嗎?』」——周婕敏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

「在#MeToo 的傘外,多淋一下雨。」——宋文郁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

「在劇場,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謝瑜真讀《藝術之子》

online女子讀書會,邀請讀者讀一本「關於她」的書。 我們邀請跨領域專家分享讀後感,每人從一則關鍵字出發,深刻討論文本各面向。不過...

為了成就藝術,犧牲別人沒關係?——《藝術之子》作者黃郁晴專訪

黃郁晴編導的戲劇作品《藝術之子》在劇場演出廣受各界的好評,如今隨著劇本的出版,我們再度隨著文字回到她筆下的舞台,聽她談談創作過程中的...

「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吳俞萱讀《藝術之子》

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劇本《藝術之子》最吸引我,或說,最令我痛苦的,是作者黃郁晴...

延伸閱讀書單》煉就藝術之子的十本書

《藝術之子》的編導創作,最初源起於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計畫以及一整年的#MeToo讀書會;林奕含的小說是原點、拆解契訶夫文本是作者對...
攝影:Luc(黃郁晴提供)

延伸閱讀歌單》我就是我自己的藝術之子

談了一場戀愛,對方是大藝術家。親密關係暴力中遭受種種創傷,以為這輩子對人性再也無法抱持任何希望,但或許有天哭著哭著就笑了,漸漸體會真...

出來面對 》 黃郁晴《藝術之子》線上Q&A

「我讀完了,有話想說。能否出來面對?」 讀完一本書,心裡很多想法,但直接跑到作家臉書留言覺得害羞?也沒有時間參加座談會或是看直播討論...

「在什麼狀況下你會說謊?」——劇場藝術工作者黃郁晴的普魯斯特問卷

黃郁晴是戲劇學系的副教授,長期在戲劇界耕耘,能演能編能導,是非常優秀的創作者。《藝術之子》是她擔任兩廳院2021-2022駐館藝術家...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