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1
直到愛與公義在這塊土地實現--談鄭南榕的時代意義
時間| 2025.05.10 15:00 - 15:00
地點| 左轉有書(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直到愛與公義在這塊土地實現--談鄭南榕的時代意義
- 時間:5/10(六)15:00
- 地點:左轉有書(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 主講:鄭竹梅(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陳夏民(逗點文創總編輯)
- ※活動開放免費入場,歡迎加入左轉有書訂閱會員。
台灣的民主化建立在一代又一代無數烈士前輩的犧牲奮鬥之上。但很少人像鄭南榕一般,以如此壯烈的行動,試圖以一人之軀衝破箝制台灣人的政治枷鎖。他在1984年創辦了《自由時代》,在1986年發起了反戒嚴的「519綠色行動」,1987年成立「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促進會」,大膽宣布「我主張台灣獨立」,1988推動新國家運動,最後選擇「以生命作為抗爭運動最後的燃料」。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怎麼回頭去看他彗星般的一生?他的理想哪些實現了,那些未完成?他不在的這些日子裡,他的家人/女兒如何去回顧他的一生?
參考書籍:
《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鄭南榕基金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自由時代》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鄭南榕)
相關書籍
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自由時代》雜誌編輯室報告文選
由革命出版人鄭南榕所創辦的《自由時代》雜誌,第一期於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二日發行,最後一期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出刊,歷經鄭南榕殉道仍持續出版,五年八個月的時間裡,出版共計三〇二期,不僅創下臺灣出版史上遭國民黨政權查禁次數最多的紀錄,也成為臺灣社會萌發本土意識的深刻推力。
這裡不是一條船: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紀念專書
有人把台灣當作一塊跳板、反共基地,
甚至是海撈一筆就可以揚長而去的藏寶船,
但對更多人而言,
台灣是家,是國,這裡不是一條船。
「坐船心態與深耕心態,
這裡不是一條船,
這裡是固定在地球上的土地。」——鄭南榕
對你來說,台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