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愛讀書】:《藝術之子》

為藝術犧牲,究竟需要犧牲到什麼地步才算數?甚至被有心者當成擴大權勢空間的利器?戲劇編導黃郁晴(1985-)劇作《藝術之子》犀利直指「#MeToo」事件中權力不對等的關係。情節描述排練場的男導演權勢性侵女性演員,一步步精神控制(PUA)的套路:搶先發飆、拒絕理性溝通、勾起對方的愧疚,再溫柔以對、摧毀被害者的自信與自尊,形成「煤氣燈效應」,惡行得逞。作者帶出身為話語權弱勢的受害者,面對加害者以及默許一切的共犯結構,要為自己挺身而出,實在異常艱難,受害者形同「失語者」,在只有自己的深淵中反芻迫害的苦痛。可怕的是,加害者總以「為你好」的糖衣包裝有毒行徑,甚至可能讓原本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對立關係,發展成共存與依賴的「斯德哥爾摩情結」。劇作尖銳挑出種種行為背後的悚然原因,支撐著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以及性別框限,是某個更大的運作體制。 (若林)

■本文由自由時報副刊授權,點此閱讀原文。

相關書本: 

相關書籍

藝術之子

「藝術永垂不朽,藝術插入她身體裡的傷口,也是。」 劇場裡,她就像契訶夫《海鷗》裡的妮娜,渴望成為一個偉大的女演員,為此她竭盡全力,不怕吃苦,甚至離家住在排練場的一角。

相關文章

「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吳俞萱讀《藝術之子》

藝術的語言被反省,革命的語言被反省,療癒的語言被反省,沉默的語言被反省――劇本《藝術之子》最吸引我,或說,最令我痛苦的,是作者黃郁晴...

「在什麼狀況下你會說謊?」——劇場藝術工作者黃郁晴的普魯斯特問卷

黃郁晴是戲劇學系的副教授,長期在戲劇界耕耘,能演能編能導,是非常優秀的創作者。《藝術之子》是她擔任兩廳院2021-2022駐館藝術家...

延伸閱讀書單》煉就藝術之子的十本書

《藝術之子》的編導創作,最初源起於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計畫以及一整年的#MeToo讀書會;林奕含的小說是原點、拆解契訶夫文本是作者對...
攝影:Luc(黃郁晴提供)

延伸閱讀歌單》我就是我自己的藝術之子

談了一場戀愛,對方是大藝術家。親密關係暴力中遭受種種創傷,以為這輩子對人性再也無法抱持任何希望,但或許有天哭著哭著就笑了,漸漸體會真...

出來面對 》 黃郁晴《藝術之子》線上Q&A

「我讀完了,有話想說。能否出來面對?」 讀完一本書,心裡很多想法,但直接跑到作家臉書留言覺得害羞?也沒有時間參加座談會或是看直播討論...

online 女子讀書會001》黃郁晴《藝術之子》

噹噹噹,逗點全新單元~online女子讀書會!
讀完一本書,我們用文字交換觀點。 書買了沒有讀,覺得壓力山大?放輕鬆,讀...

如果有些傷害無法痊癒,那是我的問題嗎? feat. 黃郁晴(《藝術之子》編導) |【逗點學校】第58集

學習,沒有句點。逗點學校,上課了!
今天是哪一位老師來分享呢? 黃郁晴:「我自己對於創傷、療癒、復原想傳達給觀眾的,...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