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逗點合體吧~事業卡卡的時候,我習慣想未來
這一年,因為職涯卡關,我更積極地思考未來。
人在花蓮,沒有參加博客來與誠品今年的年度報告,雖然我們家的書本來就不太會列名榜上,但能夠與同業碰面,互相加油打氣,也是難能可貴。
以往沒參加,會急於閱讀他們提供的素材,思考未來可以怎麼作。但這兩天,我放自己一馬,打算明年再閱讀相關的資料。
但,我其實也沒有閒著。
這陣子養成習慣,早上散步一公里去吃早餐(太昌郵局旁邊專賣燒餅煎餃的早餐店真是太棒了),吃完就走去近山處看山,沿途思考著出版社的種種,最後到便利店買杯熱美式,坐下來邊喝邊寫筆記,思考完一輪才回房間梳洗,準備出門工作。
這一年多,世界變得很快,有很多事情我都忽然不懂了。之前甚至出現過幾次,行銷案或活動貼文才剛送出,立刻想縮手。因為,我沒有如同過往的把握。
這一兩年,普遍業績不是太亮眼,但我不認為是大眾閱讀力下滑的問題,如今也不覺得政府該做些什麼來推廣閱讀,而是本質性地理解,在大家忙著追劇、看政論節目的時候,原本就比較少時間讀書。終究,也不是大家沒有心閱讀,而是純粹有沒有時間,與有沒有剛好有驅力去讀而已。
但,為了求生,就算不是很多人買,出版社也必須一直有書出版,甚至品項得比以往出得更多,才能維持住金錢流。而這終究是要比一口氣長。這對一個沒有很大資本的一人出版社或是較小出版社來說,真的是有點挑戰。
很多人說,那就要更努力做社群。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說,出版人要想辦法把內容轉換開始變現。
這樣的說法,是對,但總有地方怪怪的。
去年開始,我意識到社群媒體因為演算法開始變得難操作,當下又發現逗點的行銷資料散落四處,全部都是碎片。我們所努力餵養的社群媒體,實際上根本加快了書訊死去的速度。而想要把內容轉成其他模式,除了影視化與課程化之外,也不一定可以保證收入,而且更現實的是:小出版社沒有錢做這些事。
這種恐慌感,逼得我重頭審視逗點從成立以來的各個階段,對於一個不夠大眾、作者也不一定夠大牌的出版社來說,來自同一個社群群眾的口碑推薦是最重要的。社群,是唯一解。
但,社群我一直在做,是從什麼時間點開始,逗點的社群開始失效了呢?說來慚愧,就是在我本人的臉書開始很多人追蹤的時候。
逗點與我之間,其實不是總是正向的交集。先前的我有一陣子並不希望被品牌綁住,甚至想證明自己還可以有別的可能,當然其中也曾經發生,我希望逗點可以變成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的品牌,結果最後跌倒的慘劇。這背後牽涉到的種種掙扎,可以寫成另一種商業版本的《變身怪醫》。
如果讀者可以在我個人臉書上,就看見逗點種種,觸擊可能還更好,那我勢必得讓我的臉書承擔更多逗點的責任。
同時,我重新思考社群媒體的碎片化,是如何削弱了書訊本身強度與持久度,而為了維持討論,我又如何剝削自己,想出一個又一個有趣的行銷案,讓他們像煙火一樣,燒完就沒了。
我需要一個資料庫,可以收納逗點所有的內容,同時需要一個社群媒體之外的媒體,來讓我隨時傳遞這些資訊。也因此,逗點網站就是正解。
今年四月,逗點網站落成,雖然完整實現了我的夢想,但我也發現,如今的我,並無法在社群媒體上持續承受複雜的內心勞動。社群媒體上有一種透明感,在那邊陽光普照,但其實我需要的是更多的遮蔽。五月份,我決定不要更新個人臉書,想說以後有事透過逗點臉書粉專和網站公告就好,誰知道,隔沒兩天我就後悔了。
失去我本人的臉書,逗點粉專的觸擊差太多,我幾乎有自斷一臂之感。隔沒幾天就想要回去個人臉書貼文討拍了,但,我是一個嘴硬的人,既然說要退,就退。我絕對不願意犧牲我心靈的遮蔽,就回頭好好經營逗點的社群媒體吧。
游移了九年,我內心終於確認,逗點與我真正合體,從這天起,我沒辦法逃避逗點的一切責任,但我卻能享受這個品牌帶給我的遮蔽。
這幾個月,我痛定思痛,搞懂自己不是超人,就是一個普通人,沒辦法一手包辦一切。於是,我回到了逗點剛開始的心態,把網站開放給同業夥伴共享,一同企劃新單元,共同宣傳。同時也開始努力實行資源不浪費的原則,盡可能留下活動紀錄與線上的資料。透過網站這一個最棒的工具,去達成我轉化內容的理念。
也因為操作得頗有心得,我領悟了一件事情:網站上的書本頁面,就是那一本書的資料庫,要收納所有與作者及那一本書相關的內容。換句話說,這一個書本頁面,就是我所能提供給讀者的,最終極也最純粹的售後服務:只要讀完逗點的書,上逗點網站的專書頁面,就能持續閱讀下去。
對,閱讀,沒有句點。
因為目標明確,開發新單元便不再費力。同時,也因為不需要太過暴露隱私,以及被窺看(講得好像自己很紅一樣哈哈哈),生活變得比較清爽。能夠花更多時間給自己,或多或少也解決了我某些內在的衝突:覺得工作(也就是出版社)吃掉我的人生的那種不甘願,已經消失了。
經過了這段心理轉折,我比較能夠理解逗點未來該怎麼走。但,挑戰是一直來的。面對臉書演算法的夾擊,我依舊是吃癟的那一方,而努力想要拓展的instagram道路(大家加入逗點的ig啦嗚嗚!@commabooks),進度又十分緩慢。雖然有網站這個利器,每週也都有定時更新,但如何直接與讀者溝通,勢必成為明年的最重要課題。
而我清楚,經歷這一年的轉彎,在業界可以參考的對象越來越少,逗點勢必得走自己的路。
明年夏天,就是逗點的第一個十週年,我比較有信心了,就算只有一個人,我也不會被銷售量或是演算法打敗。
只要我還在,逗點絕對會持續進化下去的。
在我自己的藍圖裡,我就是那個創造奇蹟的男人。就算傷痕累累,就算失敗收場,我也不是沒有收穫。
但我沒辦法一個人拚到底。
可以看完這麼長的文章,你也算是逗點的小股東了吧(嘿嘿這種口吻有種碰瓷感)?我想邀請你當我的後盾,用實際力量支持逗點,讓這一個小出版社可以繼續走下去。好嗎?
衷心謝謝每一個夥伴與讀者。
我是陳夏民,閱讀,沒有句點,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
____
☞圖片是早上散步完的塗鴉成果。
☞如果你願意讀詩集,王志元的《惡意的郵差》是逗點2019壓箱寶,12/12上市,目前讀字書店、詩生活、三餘書店預購中,絕對值得出發一本。
☞如果你是新朋友,一下子沒辦法讀詩或是純文學,或許可以先讀太宰治的《御伽草紙》或是卜婁杉的《老爸的笑聲》。當然,唐澄暐的《蔣公銅像的復仇》、李屏瑤的《向光植物》、陳茻的《地表最強國文課本》和朱家安的《画哲學》,更是輕鬆又有深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