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找錯/比除錯更接近愛。陳昌遠:「我記得第一次看見機器的內臟的感覺。」
《工作記事》作者陳昌遠,先前曾是報紙印刷廠技術員。他的朋友這樣介紹他:「這個人很屌,他寫詩,但是投副刊都投不上,所以他就跑去印副刊了。」報紙印著印著,技術員成為了一名詩人,並出版第一本詩集。逗點邀請陳昌遠撰寫他在印刷廠寫詩的種種故事,第四篇,他談到報紙印刷廠內,當機器忽然停擺,老師傅開始拆解機械維修時,他如何在其中看見詩意。
◎文字、攝影:陳昌遠
「維修是這樣的,找錯/比除錯更接近愛。」(工作記事-26)
工廠最怕的,是機器突然停擺。當所有應該震動的事物突然停止,像機車騎到半途突然熄火,手機突然沒電,電腦突然卡住那樣。
停擺,讓空間變得安靜。那安靜讓你有一種慘了死了有代誌發生了,真不順,這樣的感覺。安靜的工廠,也代表著沒有產出。
嚴重的時候,停擺的瞬間會爆出巨大的聲響。通常是電路出問題。(或者裝錯版要重裝,我很常犯這種錯誤,每兩個月出錯一次,同事甚至跟我說,你怎麼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犯一次錯?)
若是崩崩咔咔地停擺,金屬碎裂聲夾雜,就是壓力出問題了。最最最嚴重的情況,是機械組件裡的螺絲跟齒輪都崩裂了,那就要維修了,通常也需要加班。維修是老師傅的工作,我們這些拆裝版調墨色的技術員,就是旁邊看,幫忙遞工具搬零件而已。
記得第一次看見厚重的外殼拆卸下來,就有一種原來機器也有內臟的感覺。齒輪與軸承,長久在內裡,原本是金黃色的潤滑油,因熱的熬與時間的鏽渣,漸變成黑濁黏稠的油污。油汙中老師傅探手,以工具拆下部件,刷洗,齒輪就顯露出原本銀灰的樣貌,而碎裂的金屬塊也一一找到,清出。
清潔後的巨大齒輪,銀銀亮亮的,充滿工藝的美感。每次的拆卸過程,都讓我擁有了剖視某一事物的經驗。
事物需要剖視,那剖視中,會產生出詩意。
有時找錯很快,除錯慢。有時相反。
例如電路出問題,老師傅一邊翻著厚厚的電路配置圖,一邊以三項電錶的針,逐一尋找發生錯誤的接點,在交纏的電線中,檢查著每一個電子部件。那過程每次也讓我覺得魔幻。這樣描述好像很美好,其實是自我幻想。實際上,若是找不到錯誤,修太久,就代表要加班要趕急地做更多工作,所以大家巴不得快快修快快好,心情是焦急,躁,又帶著無奈。
到台北上班後,居住跟工作環境的改變太巨大,過去作事情不用動腦,現在要耗大量的腦力,讓我常常處在當機狀態,有時真希望自己能像一台機器,運作不順暢或故障的時候,拆換零件就修好了。可惜那是不可能的,人也不該變成機器。
說起來,我寫詩大概也是希望自己不要變得太像一台機器。